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据的成语

据的成语(共56个)

  • 理力争

    jù lǐ lì zhēng

    成语解释:据:依据;按照。
    依据正确的道理;尽力争取。

    成语出处:北齐 魏收《魏书・阳固传》:“崇虽贵盛,固据理不挠,谈者欣焉。”

  • 图刎首

    jù tú wěn shǒu

    成语解释:谓贪图未得的利益而断送自己的生命。

    成语出处:《文子・上义》:“左手据天下之图而右手刎其喉,虽愚者不为,身贵于天下也。”

  • 负衡

    fù héng jù dǐng

    成语解释:谓身居高位,肩负重任。

    成语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程器》:“孔光负衡据鼎,而仄媚董贤;况班马之贱职,潘岳之下位哉!”周振甫注:“负衡据鼎,指处丞相位。衡,秤,表持平;鼎,三足,喻三公。”

  • 有凭有

    yǒu píng yǒu jù

    成语解释:既有凭证,又有依据。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陈御史巧勘金钗钿》:“又且他家差老园公请你,有凭有据,须不是你自轻自贱。”

  • 一方

    gē jù yī fāng

    成语解释:凭借武力割占一个地区,与中央政权对立。亦作“各霸一方”。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1卷:“方今朝政颠倒,宦官弄权,官家威令不行,天下英雄皆有割据一方之意。”

  • 为己有

    jù wéi jǐ yǒu

    成语解释:据:占据。
    以不正当的手段占据国家、集体或他人的钱、财、物品等。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我故倡为析居之仪,将大宅良田,强奴巧婢,悉据为己有。”

  • 言必有

    yán bì yǒu jù

    成语解释:言:说话;说的话;据:依据;根据。
    说话必定有依据。

    成语出处:鲁迅《序言》:“对于历史小说,则以为博考文献,言必有据者,纵使有人讥为‘教授小说’,其实是很难组织之作。”

  • 真凭实

    zhēn píng shí jù

    成语解释:真实可靠的凭据。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50回:“这方子上都盖有他的姓名图书,是个真凭实据。”

  • 凿凿可

    záo záo kě jù

    成语解释:凿凿:确实。
    指确实无误,可以作为依据。亦作“凿凿有据”。

    成语出处:明・徐宏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龚起潜为余谈之甚晰,皆凿凿可据。”

  • 虎跱

    xióng jù hǔ shēn

    成语解释:比喻群雄割据的形势。

    成语出处:汉・陈琳《檄吴将部曲文》:“自董卓作乱,以迄于今,将三十载,其间豪桀纵横,熊据虎跱,强如二袁,勇如吕布,跨州连郡,有威有名,十有余辈。”

  • 引经

    yǐn jīng jù diǎn

    成语解释:引;援解;引用;经:经书;据:依据;典:典籍。
    引用经典著作作为立论的依据。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荀爽传》:“爽皆引据大义,正之经典。”

  • 查无实

    chá wú shí jù

    成语解释:查究起来,没有确实的根据或证据。

    成语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01回:“那两个差头,白白的又发了一注子大财,只以‘查无实据’禀报县公完事。”

  • 凿凿有

    záo záo yǒu jù

    成语解释:凿凿:确实。
    有确实的证据。

    成语出处:清・朱之瑜《答野传问》:“陶氏《辍耕录》云:‘蒙古入中国,中国方有木棉。’是凿凿有据也。”

  • 没根没

    méi gēn méi jù

    成语解释:指没有依据的事物或论点。

  • 无凭无

    wú píng wú jù

    成语解释:没有凭证和根据。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六回:“只要梦翁把用他的钱给了他,其余无凭无据的事,也断不能容他放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