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糟的成语

糟的成语(共27个)

  • 贫贱之交不可忘,糠之妻不下堂

    pín jiàn zhī jiāo bù kě wàng , zāo kāng zhī qī bù xià táng

    成语解释:贫贱之交:贫困时的知心朋友;糟糠:酒糟和糠麸。
    富贵时不要忘记贫贱时的朋友,不要抛弃共同患难过的妻子。

    成语出处:《南齐书・刘悛传》:“后悛从驾登蒋山,上数叹曰:‘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顾谓悛曰:‘此况卿也。’”

  • 贫贱之知不可忘,糠之妻不下堂

    pín jiàn zhī zhī bù kě wàng , zāo kāng zhī qī bù xià táng

    成语解释:贫贱之知:贫困时的知心朋友;糟糠:酒糟和糠麸。
    富贵时不要忘记贫贱时的朋友,不要抛弃共同患难过的妻子。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宋弘传》:“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 歠醨

    bǔ zāo chuò lí

    成语解释:比喻效法时俗,随波逐流。亦作“哺糟啜醨”。

    成语出处:语出《楚辞・渔父》“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

  • 乱七八

    luàn qī bā zāo

    成语解释:形容乱糟糟的样子;毫无条理或秩序。

    成语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五回:“你看屋里的图书字画,家伙器皿,布置得清雅整洁,不像公坊以前乱七八糟的样子了。”

  • 糠之妻

    zāo kāng zhī qī

    成语解释:糟:酒渣;糠:谷皮;糟糠:酒渣及穀皮,指粗劣的食物。
    贫穷时,与自己共尝糟糠的妻子。 指贫贱时共患难的妻子,今也用来谦称自己的妻子。 (1)用以指称与共患难的妻子。 (2)用以谦称自己的妻子。

    成语出处:《后汉书・宋弘传》:“(光武帝)谓弘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 贫贱

    pín jiàn zāo kāng

    成语解释:指贫贱时一起过患难生活的妻子。语本《后汉书·宋弘传》:“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

    成语出处:语出《后汉书・宋弘传》:“弘曰:‘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 乌七八

    wū qī bā zāo

    成语解释:肮脏污秽;十分糟糕。

    成语出处:老舍《四世同堂・偷生・四十糟中》:“可是,整个的北平都在污七八糟中,她所知道的‘能人’们,都闭着眼瞎混。”

  • 糠之妻不下堂

    zāo kāng zhī qī bù xià táng

    成语解释:糟:酒渣;糠:谷皮;糟糠:用以充饥的酒糟糠皮等粗劣的食物。
    下堂:指从家中撵走。
    不要抛弃共同患难过的妻子。

    成语出处:《后汉书・宋弘传》:“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 取其精华,去其

    qǔ qí jīng huá , qù qí zāo bó

    成语解释:糟粕:酒糟,比喻无用的东西。
    把有用的东西留下,把无用的东西丢掉。

    成语出处:马南邨《不要秘诀的秘诀》:“我们现在提倡读书要用批判的眼光,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个主张古代读书人却没有胆量提出。”

  • 去其粕,存其精华

    qù qí zāo pò , cún qí jīng huá

    成语解释:糟粕:酒糟,比喻无用的东西。
    把有用的东西留下,把无用的东西丢掉。

    成语出处:李锐《毛泽东同志的初期革命活动・学生时代》:“他们对于中国的旧东西和外国的新东西……是‘去其糟粕,存其精华’,是‘斟酌国情,两无所偏’。”

  • 啜醨

    bǔ zāo chuò lí

    成语解释:见“哺糟歠醨”。

    成语出处:汉・王延寿《王孙赋》:“同甘苦于人类,好哺糟而啜醨。”

  • 枕曲藉

    zhěn qū jiè zāo

    成语解释:枕着酒,垫着酒糟。指嗜酒,醉酒。

    成语出处:《晋书・刘伶传》:“先生于是方捧罂承糟,衔杯漱醪,奋髯箕踞,枕曲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

  • 污七八

    wū qī bā zāo

    成语解释:形容十分杂乱。

    成语出处:老舍《四世同堂》:“可是,整个的北平都在污七八糟中,她所知道的'能人'们,都闭着眼瞎混。”

  • 一团

    yī tuán zāo

    成语解释:非常混乱、不整齐、肮脏。

    成语出处: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似乎没有什么好处可说,一团糟。”

  • 不厌

    bù yàn zāo kāng

    成语解释:厌:满足;糟糠:用以充饥的酒糟糠皮等粗劣的食物。
    就连酒糟、米糠这样粗劣的食物也吃不饱。形容生活极其困苦。

    成语出处:《战国策・韩策一》:韩地险恶,山居,五谷所生,非麦而豆;民之所食,大抵豆饭藿羹;一岁不收,民不厌糟糠;不满九百里,无二岁之所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