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的成语(共37个)
- 撮盐入火- 成语解释:撮:以指取物。 
 盐一放在火里就爆裂。比喻性情急躁。-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待去呵,小姐性儿撮盐入火。” 
- 峻阪盐车- 成语解释:比喻能人老迈,难负重任。 -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四》:“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大行,蹄申膝折。” 
- 柴米油盐- 成语解释:泛指必需的生活用品。 - 成语出处:元・兰楚芳《粉蝶儿・思情》套曲:“若要咱称了心,则除是要到家,学知些柴米油盐价,恁时节闷减愁消受用杀。” 
- 油盐酱醋- 成语解释:①泛指烹调佐料。比喻另外添加的原来没有的内容。②指琐碎庸俗。 -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二回:“景翼便把阿良那节事写信给鸿甫,信里面总是加了些油盐酱醋。” 
- 骥服盐车- 成语解释:骥:骏马;服:驾驭。 
 让骏马驾盐车。比喻使用人才不当。- 成语出处:《战国策・楚策六》:“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大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法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 
- 私盐私醋- 成语解释:私:秘密。 
 比喻不敢公开见人的事情。-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72回:“我在那边睡也非为别的,因越了不过李大姐情,一两夜不在那边歇了,他守灵儿,谁和他有私盐私醋?” 
- 无盐不解淡- 成语解释:比喻不下本钱就办不成事。 -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糊涂世界》第三卷:“但是无盐不解淡,总还得带些银子去,抚台的是垫了。” 
- 水火相济,盐梅相成- 成语解释:烹饪赖水火而成,调味兼盐梅而用。喻人之才性虽各异,而可以和衷共济。 - 成语出处:《旧唐书・忠义传・王义方》:“本欲水火相济,盐梅相成,然后庶绩咸熙,风雨交泰。” 
- 刻画无盐,唐突西施- 成语解释:刻画:描绘;无盐:战国时齐国的丑女;唐突:冒犯;西施:春秋时越国美女。 
 比喻拿丑的和美的比较,冒犯与贬低了美的。- 成语出处:《晋书・周顗传》:“庚亮尝谓顗曰:‘诸人咸以君方乐广。’顗曰:‘何乃刻画无盐,唐突西施也。’” 
- 米盐博辩- 成语解释:比喻议论广博细杂。 - 成语出处:《韩非子・说难》:“米盐博辩 ,则以为多而交之。” 
- 汗血盐车- 成语解释:骏马拉运盐的车子。“汗血”,骏马。语出《史记·大宛列传》;“盐车”,语出《战国策·楚策四》:“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 
 ”后以“汗血盐车”喻人才埋没受屈。- 成语出处:“汗血马”,在我国又称天马、大宛马,语出《史记・大宛列传》;“盐车”,语出《战国策・楚策四》:“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胕溃,漉汁洒地,白汗交流,中阪迁延,负辕不能上。” 
- 撮盐入水- 成语解释:形容立刻消灭干净。也形容大而化之,什么都不在乎。 -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有鬼有鬼,撮盐入水,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欶。” 
- 不进油盐- 成语解释:形容人十分固执。 
- 刻画无盐- 成语解释:古代传说中的丑女。精细地描绘无盐;把丑妇当作美人。 - 成语出处:《晋书・周顗传》:“庚亮尝谓顗曰:‘诸人咸以君方乐广。’顗曰:‘何乃刻画无盐,唐突西施也。’” 
- 调剂盐梅- 成语解释:调剂:调整使洽宜;盐梅:咸味和酸味。 
 比喻协调平衡不同的力量或因素。指调解家庭纠纷。- 成语出处:《尚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