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的成语(共32个)
捐躯摩顶
成语解释:摩:通“磨”,消耗;顶:指头颅。
指粉身碎骨,牺牲自己的生命。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续黄梁》:不思捐躯摩顶以报万一,反恣胸臆擅作威福。
捐忿弃瑕
成语解释:忿:怨恨。
瑕:玉上的斑痕裂纹,比喻旧有的嫌隙。
抛弃怨恨和嫌隙。指重归于好。成语出处:宋・苏轼《拟侯公说项羽辞》:“孤亦愿自今之日与君王捐忿弃瑕,继平昔之欢。”
顶踵捐糜
成语解释:谓捐躯,牺牲。
顶踵尽捐
成语解释:犹言顶踵捐糜。
捐金抵璧
成语解释:谓不重财物。语本晋葛洪《抱朴子·安贫》:“上智不贵难得之财,故唐虞捐金而抵璧。
”。成语出处:语本晋・葛洪《抱朴子・安贫》:“上智不贵难得之财,故唐虞捐金而抵璧。”
捐华务实
成语解释:捐:舍弃;务:勉力从事。
抛弃浮华,务求朴实。成语出处:南朝・宋・明帝《泰始三年禁采供不时诏》:“收豪家之利,笼非膳之翼,为童戏之资,岂所以还风尚本,捐华务实。”
捐金沉珠
成语解释:捐:舍弃,将金子丢弃在山中,将珠宝掷于湖水中。
形容不贪图钱财,不奢求富贵。成语出处:汉・陆贾《新语・术事》:“珠玉无用而宝之于身,故舜弃黄金于崭岩之山,捐珠玉于五湖之川,以杜淫邪之欲,绝琦玮之情。”汉・班固《东都赋》:捐金于山,沉珠于渊。
捐身徇义
成语解释: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成语出处:宋・岳飞《申司进兵状》:“累准朝廷指挥催督,此正飞等捐身徇义之秋。”
捐除成见
成语解释:捐,舍弃。成见,心里已决定,不易变更的主观看法。表示抛弃自己原有的意见,而容纳他人的看法。又作“捐弃成见”。
成语出处:袁枚答章观察招饮书:“捐除成见,静候报章。”
慷慨捐生
成语解释:慷慨:意气激昂。
捐生:舍弃生命。
正义凛然地献出生命。成语出处:清・洪昇《长生殿・埋玉》:“娘娘既慷慨捐生,望万岁爷以社稷为重,勉强割恩罢!”
秋扇见捐
成语解释:见:被;捐:弃。
秋凉以后,扇子就被抛在一边不用了。旧时比喻妇女遭丈夫遗弃。成语出处:汉・班婕妤《怨歌行》诗:“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月明,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功不唐捐
成语解释:功:功夫;唐:徒然,空;捐:舍弃。
佛家语,功夫不会白白地抛弃。成语出处:《法华经・普门品》:功不唐捐。
国无捐瘠
成语解释:瘠:瘦弱;捐瘠:贫弱以至死。
国内没有因贫困饥饿而死亡的人。成语出处:《汉书・食货志》:故尧禹有九年之水,汤有七年之旱,而国无捐瘠者,以蓄积多而备先具也。
弃书捐剑
成语解释:比喻胸怀大大志的人不屑于小事。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
秋毫见捐
成语解释:秋凉以后,扇子就被抛在一边不用了。早时比喻妇女遭丈夫遗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