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的成语(共52个)
- 豆萁燃豆- 成语解释:比喻兄弟相残。 - 成语出处:三国・魏 曹植《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成语解释:得:得到,收获。 
 种什么,收什么。比喻做了什么事,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四十五回:“古人有篇偈子说得好,道是朝看释迦经,莫念华严咒。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 两豆塞耳- 成语解释:比喻为局部的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不能认清全局或看到根本。 - 成语出处:《鹖冠子・天则》:“夫耳之主听,目之主明。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 双豆塞聪- 成语解释:聪:听觉灵敏。 
 用两粒豆子塞住耳朵。比喻被暂时的现象和眼前的利益所蒙蔽,看不到事物的全貌和本质。- 成语出处:《鹖冠子・天则》:“夫耳之主听,目之主明。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唐・聂夷中《杂兴》:两叶能蔽目,双豆能塞聪。 
- 一叶两豆- 成语解释: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 成语出处:《鹖冠子・天则》: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 煮豆燃萁- 成语解释:用豆秸煮豆子;原比喻弟兄间互相残害。今比喻自家人闹不团结;自相伤害。燃:烧;萁:豆秸。 -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 豆蔻年华- 成语解释:豆蔻:一种花色淡黄、果实含香可入药的多年生草本植物;比喻少女。 
 指少女十三四岁的妙龄年代。- 成语出处:唐・杜牧《赠别》诗:“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 瓜区豆分- 成语解释:犹言区分有序。 - 成语出处:清・王韬《地球图跋》:“各国疆域,瓜区豆分,界画犁然。” 
- 驽马恋栈豆- 成语解释:劣马惦着的只是马棚里的饲料。比喻无能的人只贪图安逸,无远大志向。 - 成语出处:晋・干宝《魏书》:“范则智矣,驽马恋栈豆,爽必不能用也。” 
- 目光如豆- 成语解释:眼光象豆子那样小。形容目光短浅,缺乏远见。 - 成语出处:孙中山《行易知难》第六章:“不图彼国政府目光如豆,深忌中国之强,尤畏民党得志而碍其蚕食之谋。” 
- 红豆相思- 成语解释:红豆:又叫相思子;古人用以象征爱情。 
 比喻男女相爱但又无法会面而引起的思念。- 成语出处:唐・王维《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 冷锅里爆豆- 成语解释:比喻本已平息的纠纷,口舌等忽然又发作起来。 - 成语出处:林斤澜《满城飞花》:“沉默了仿佛一个黑夜,冷锅里爆豆般说道:‘我不上学了。’” 
- 撒豆成兵- 成语解释:撒放豆子,变成军队。传说中谓散布豆类即能变成军队的一种魔法。旧小说戏曲中所说的一种法术。 -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 《十样锦》第二折:“变昼为夜,撒豆成兵,挥剑成河,呼风唤雨。” 
- 瓜剖豆分- 成语解释:象瓜被剖开,豆从荚里裂出一样。比喻国土被人分割。 - 成语出处:南朝・宋・鲍照《芜城赋》:“出入三代,五百余载,竟瓜剖而豆分。” 
- 豆剖瓜分- 成语解释:豆出荚;瓜切开。比喻被分割;被侵占。 - 成语出处:南朝・宋・鲍照《芜城赋》:“出入三代,五百余载,竟瓜剖而豆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