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汉的成语

汉的成语(共56个)

  • 气凌霄

    qì líng xiāo xiàn

    成语解释:气:勇气,精神;霄汉:天空。
    形容勇敢的气魄很盛或气势宏大。

    成语出处:南朝・宋・傅亮《策加宋公九锡文》:“公精贯朝日,气凌霄汉,奋其灵武,大歼群慝。”

  • 不到长城非好

    bù dào cháng chéng fēi hǎo hàn

    成语解释:比喻不能克服困难,达到目的,就不是英雄豪杰。

    成语出处:吴茂盛《驻京办》第11章:“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于我而言,没成为好汉就不到长城。”

  • 不知有,何论魏晋

    bù zhī yǒu hàn , hé lùn wèi jìn

    成语解释:不知道有汉朝,三国魏及晋朝就更不知道了。形容因长期脱离现实,对社会状况特别是新鲜事物一无所知。也形容知识贫乏,学问浅薄。

    成语出处: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何论魏晋。”

  • 惺惺惜惺惺,好惜好

    xīng xīng xī xīng xīng , hǎo hàn xī hǎo hàn

    成语解释:惺惺:指聪慧的人。
    聪明人爱惜聪明人,好汉珍惜好汉。比喻同类的人互相爱惜、同情。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9回:“古人有言:‘惺惺惜惺惺,好汉惜好汉。’量这一个泼男女,腌臜畜生,终作何用!”

  • 贼不两立

    hàn zéi bù liǎng lì

    成语解释:比喻有我无你。

    成语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

  • 皋解珮

    hàn gāo jiè pèi

    成语解释:汉皋:山名,在湖北襄阳西北;珮:同“佩”,饰物。
    指郑交甫在汉皋台遇到两个女子,女子解宝珠给他。指男女相互爱慕而赠答。

    成语出处:唐・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心摇汉皋珮,泪堕岘亭碑。”

  • 斯言

    hé hàn sī yán

    成语解释:河汉:银河,比喻言论虚夸迂阔,不着边际;斯:这。
    把这话看作不实的言论,不重视。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逍遥游》:“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

  • 予言

    hé hàn yú yán

    成语解释:河汉:银河,比喻言论虚夸迂阔,不着边际。
    把这话看作不实的言论,不重视。

    成语出处:孙中山《心理建设》第六章:“倘革命党当时不河汉予言,则后天民国之进行,亦如先天组党之手续,凡归顺之官吏,新进之国民,必当于民国为正心诚意之宣誓。”

  • 吾言

    hé hàn wú yán

    成语解释:河汉:银河,比喻言论虚夸迂阔,不着边际;斯:这。
    把这话看作不实的言论,不重视。

    成语出处:清・蒋湘南《与田叔子论古文第二书》:“足下上观千古,博观而约取之,当不河汉吾言。”

  • 拔赵易

    bá zhào yì hàn

    成语解释:用以比喻偷换取胜或战胜、胜利之典。

    成语出处:见“拔赵帜易汉帜”。

  • 拔赵帜易

    bá zhào zhì yì hàn zhì

    成语解释:帜:旗帜;易:换。
    比喻偷换别人的胜利成果。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候列传》:“共候赵空壁逐利,则驰入赵壁,皆拔赵旗,立汉赤帜二千。”

  • 官威仪

    hàn guān wēi yí

    成语解释:原指汉朝官吏的服饰制度。后常指汉族的统治制度。

    成语出处:《后汉书・光武帝纪上》:“老吏或垂涕曰:‘不图今日复见汉官威仪。’”

  • 邈若河

    miǎo ruò hé hàn

    成语解释:形容奇异怪诞之极。

    成语出处:明・可观道人《列国志>序》:“墨憨氏补辑《新平妖传》,奇奇怪怪,邈若河汉,海内惊为异书。”

  • 披霄决

    pī xiāo jué hàn

    成语解释:冲出霄汉。

    成语出处:唐・柳宗元《行路难》诗:“披霄决汉出沆漭,瞥裂左右遗星辰。”

  • 英雄好

    yīng xióng hǎo hàn

    成语解释:非凡出众的人物。指见解、才能超群出众或领袖群众的人。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3回:“众上户道:‘真乃英雄好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