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则的成语

则的成语(共167个)

  • 气缓

    xǐ zé qì huǎn

    成语解释:气缓:心气舒缓或和达。
    喜能使人精神兴奋,心情和达,气机通利。

    成语出处:《素问・举痛论》:“喜则气缓,……喜则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故气缓矣。”

  • 非愚

    fēi yú zé wū

    成语解释:诬:诬蔑。
    不是生性愚蠢的话,就是故意污蔑。

    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秋水》:“盖师是而无非,师治而无乱呼?是未明天地之理,万物之情者也。是犹师天而无地,师阴而无阳,其不可行明矣。然且语而不舍,非愚则诬也。”

  • 兵强

    bīng qiáng zé miè

    成语解释:指依恃军队强盛则毁灭。

    成语出处:《列子・黄帝》:“老聃曰:‘兵强则灭,木强则折。’”按今本《老子》作“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兵。”

  • 俊雅

    diǎn zé jùn yǎ

    成语解释:端庄高雅而标致。

    成语出处:《红楼梦》第十四回:“一切张罗款待,都是凤姐一人周全承应……[凤姐]洒爽风流,典则俊雅,真是‘万绿丛中一点红’了,——那里还把众人放在眼里,挥霍指示,任其所为。”

  • 前危后

    qián wēi hòu zé

    成语解释:前人的危亡,后人应引以为戒。犹言前车之覆,后车之鉴。

    成语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晋孝武帝太元三年》:“地列酒泉,天垂酒池,杜康妙识,仪狄先知。纣丧殷邦,桀倾夏国,由此言之,前危后则。”

  • 事款

    shì kuǎn zé yuán

    成语解释:碰到事情不要操之过急;而要慢慢地设法应付;可以得到圆满的解决。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七回:“事款则圆,你且住啼哭,休得叫骂。”又第二十五回:“你老人家不要著急,这可是急不来的事,事款则圆。”

  • 水满

    shuǐ mǎn zé yì

    成语解释:溢:水满外流。
    水满了就会流出来。比喻事物发展到极端就向相反方面变化。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3回:“你如何连两句俗话也不晓得?常言道:‘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 学而优

    xué ér yōu zé shì

    成语解释:优:有余力,学习了还有余力,就去做官。
    后指学习成绩优秀然后提拔当官。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子张》:“子夏日:‘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 抱佛脚

    jí zé bào fó jiǎo

    成语解释:急:紧急,危急。
    比喻事到临头才慌忙准备。

    成语出处:宋・刘攽《中山诗话》:“王丞相嗜谐谑。一日,论沙门道,因曰:‘投老欲依僧。’客遽对曰:‘急则抱佛脚。’”

  • 山锐不高

    shān ruì zé bù gāo

    成语解释:比喻人太露锋茫,就成不了大事。

    成语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一:“山锐则不高,水径则不深。”

  • 心之官

    xīn zhī guān zé sī

    成语解释:心:古人以为心是思维器官,所以把思想的器官、感情等都说做心,现指脑筋;官:官能,作用。
    脑筋的官能就是思维。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 多慢生乱

    duō màn zé shēng luàn

    成语解释:慢:怠慢。
    居安忘危,过于怠慢,则容易生出乱事。

    成语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谯周传》:多慢则生乱,思善则生治,理之常也。

  • 勿惮改

    guò zé wù dàn gǎi

    成语解释:过:过错,过失;惮:怕。
    有了过错,就不要怕去改正。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子罕》:“主忠信……过则勿惮改。”

  • 礼烦不庄

    lǐ fán zé bù zhuāng

    成语解释:礼仪烦杂反而显得轻浮、不庄重。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适威》:礼烦则不庄,业烦则无功。

  • 令苛不听

    lìng kē zé bù tīng

    成语解释:苛:细碎烦琐;听:听从。
    法令细碎繁琐,执法者无法执行。形容事物如果繁杂,就会适得其反。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吕览・适威》:令苛则不听,令多则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