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的成语(共55个)
重生父母
成语解释:重生:再一次获得生命。
指对自己有重大恩情的人;多指救命恩人。成语出处:元・杨显之《酷寒亭》楔子:“你是我重生父母,再长爷娘。”
母以子贵
成语解释:母亲因儿子的显贵而显贵。
成语出处:战国・公羊高《公羊传・隐公元年》:“桓何以贵?母贵也。母贵则子何以贵?子以母贵,母以子贵。”
儿行千里母担忧
成语解释:儿女出门在外,母亲总是不放心。形容母爱真挚。
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4回:“你这个冤家,在何处饮酒,这早晚方回,全不知儿行千里母担忧。”
恩同父母
成语解释:恩:恩惠;同:如同。
待人的好处、恩惠之大如同父母一样。成语出处:唐・陈子昂《为张著作谢父官表》:“伏惟神皇陛下,恩同父母,矜照恳诚,信其赤心,实有馨竭。”
衣食父母
成语解释:穿的和吃的都靠父母提供;指赖以为生的人。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你不知道,但来告状的,就是我衣食父母。”
再生父母
成语解释:再次给予生命的人。多指救命恩人;也指对自己有重大恩德的人。
成语出处:宋・曾晞颜《贺新郎・贺耐轩周府尹》:“夹路香花迎拜了,见说家家举酒,道公是再生父母。”
哀哀父母
成语解释:可哀呀可哀,我的父母啊!原指古时在暴政下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对父母病痛、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贤妻良母
成语解释:既是丈夫的贤慧的妻子;又是孩子的善良的母亲。旧时用以称赞女子贤淑。
成语出处:朱自清《房东太太》:“道地的贤妻良母,她是;这里可以看见中国那老味儿。”
孟母三迁
成语解释:孟轲的母亲为选择良好的环境教育孩子,三次迁居。
成语出处:汉・赵歧《孟子题词》:“孟子生有淑质,幼被慈母三迁之教。”
恩逾慈母
成语解释:逾:超过。
比慈爱的母亲给予的恩情还要重。形容恩情深厚。成语出处:唐・韩愈《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陛下恩逾慈母。”
失败是成功之母
成语解释:母:先导,根源。
失败往往是成功的先导。指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就能取得胜利。成语出处: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经验对于干部是必需的,失败是成功之母。”
失败者成功之母
成语解释:母:先导,根源。
失败往往是成功的先导。指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就能取得胜利。成语出处:毛泽东《实践论》:“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
水母目虾
成语解释:《文选 郭璞〈江赋〉》:“璅蛣腹蟹,水母目虾。
”李善注引《南越志》:“扞水母呴无耳目,故不知避人。
常有虾依随之。虾见人则惊,此物亦随之而没。”后因以“水母目虾”喻人没有主见,人云亦云。成语出处:《文选・郭璞〈江赋〉》:“璅蛣腹蟹,水母目虾。”李善注引《南越志》:“扞水母呴无耳目,故不知避人。常有虾依随之。虾见人则惊,此物亦随之而没。”
父母之邦
成语解释:指祖国。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微子》:“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母难之日
成语解释:指自己的生日。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7回:“后日是我母难之日,二公可光顾光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