沌的成语(共8个)
- 浑浑沌沌- 成语解释:混杂、不分明的样子,也指糊涂无知的样子,形容迷糊,不清醒。 - 成语出处:先秦・孙武《孙子・势》:“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也;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 
- 混混沌沌- 成语解释:迷糊不清的样子,模糊一片,不分明。 -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53回:“仍然不知稼穑艰难,混混沌沌的过日子。” 
- 凿破浑沌- 成语解释:浑沌:传说中的中央之帝。 
 指违反自然,致成祸害。也指开通耳目,增长人的知识。-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应帝王》:“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是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 混沌不分- 成语解释:混沌:亦作“浑沌”,古代寓言中的中央帝名。 
 原意是借喻一切事物都应顺其自然。后常用以表示愚昧无知。- 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应帝王》:“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窃,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窃,七日而浑沌死。” 
- 混沌未凿- 成语解释:混沌:古人想像中的天地形成以前的状态;凿:凿开。 
 世界尚处于蒙昧状态之中,天地尚未形成。比喻人的本性纯真朴实。-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五回:自天地开辟以来,原有这等混沌未凿之人……无不富贵寿考,安乐终身。 
- 混沌芒昧- 成语解释:混沌:古人想像中的天地形成以前的状态。 
 指上古时期人类尚未开化的状态。也形容人无知无识的样子。- 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缮性》:“古之人在混茫之中。”成玄英疏:其时淳风未散,故处在混沌茫昧之中。 
- 混沌初开- 成语解释:混沌,天地还未形成前的混杂状态。全句是说天地初形成时。也比喻开启智慧。 - 成语出处:云笈七签混沌:“太始经云:『昔二仪未分之时,号曰洪源,溟涬蒙鸿,如鸡子状,名曰混沌。』”。溟涬,天地未形成时的自然之气。蒙鸿,天地未形成前元气未分的样子。幼学故事琼林天文篇:“混沌初开,乾坤始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