暇的成语(共34个)
饥不暇食
成语解释:肚子饿了也没空吃饭。形容全神贯注地忙于事务。
成语出处:晋・葛洪《神仙传・阴长生》:“饥不暇食,思不敢归,劳不敢息。”
急不暇择
成语解释:在紧急的情况下来不及选择。
成语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八回:“三人急不暇择,从窦中鱼贯而出,外面正是一条逼狭的胡同,还静悄悄的没人阻住。”
绰有余暇
成语解释:绰:宽,缓;暇:空闲。
形容态度从容,不慌不忙的样子。成语出处:《北史・魏收传》:“我绰有余暇,山立不动。”
不遑暇食
成语解释:没有时间吃饭。形容工作紧张、辛勤。
成语出处:《书・无逸》:“自朝至于日中昃,不遑暇食,用咸和万民。”孔颖达疏:“遑亦暇也。重言之者,古人自有复语。犹云‘艰难’也。”一说,没有闲暇时间从容地吃饭。
救过不暇
成语解释:见“救过不赡”。
成语出处:宋・苏舜钦《上三司副使段公书》:“符檄督责,终日憔悴,而救过不暇,惘然自疑。”
自救不暇
成语解释:解救自己都来不及。指无力再帮助他人。
成语出处:唐・杜甫《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寇形势图状》:“今残孽虽穷蹙日甚,自救不暇,尚虑其逆帅望秋高马肥之便,蓄突围拒辙之谋。”
接应不暇
成语解释:暇:空闲。
指美景繁多,来不及观赏。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85回:“普席又要吃酒,未免令人接应不暇了。”
国家闲暇
成语解释:国家太平无事,既无内乱,也无外患。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公孙丑上》: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
席不暇温
成语解释:席:坐席;暇:空闲。
连座席还没有来得及坐热就起来了。形容很忙,多坐一会儿的时间都没有。成语出处:唐・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白孤剑谁托,悲歌自怜,迫于恓惶,席不暇暖。”
卒卒鲜暇
成语解释:卒卒:很匆忙的样子;鲜:少;暇:空闲时间。
匆匆忙忙地没有空闲时间。形容事情多,忙得不可开交。成语出处:《汉书・司马迁传》:卒卒无须臾之间,得竭旨意。
席不暇煖
成语解释:见“席不暇暖”。唐·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白孤剑谁托,悲歌自怜,迫于恓惶,~。
”。应接无暇
成语解释:暇:空闲。
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后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成语出处:晋・王献之《镜湖贴》:“镜湖澄澈,清流泻注;山川之美,使人应接不暇。”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十一:婉娈心期,绸缪宴语,应接无暇,取与非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