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的成语(共30个)
惊恐失措
成语解释:措:安排。
害怕得脸都变了色。成语出处:都德《柏林之围》:“我和他惊恐失措地互相看着。”
担惊受恐
成语解释:见“担惊忍怕”。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为兵戈担惊受恐。”
惟恐天下不乱
成语解释:只怕天下不混乱。形容人存心不良,故意制造风波。
有所恃而不恐
成语解释:恃:倚仗;恐:害怕。
因为有所依仗而毫不害怕,或毫无顾忌。成语出处: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但是仍然需要建立中心区域的坚实基础,以备白色恐怖到来时有所恃而不恐。”
矢人惟恐不伤人
成语解释:矢人:造箭的人。
造箭的人就怕他造的箭不能伤人。比喻人的立场决定他对待事物的态度。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公孙丑上》:矢人惟恐不伤人,函人惟恐伤人。
将恐将惧
成语解释:将:又。
既恐慌,又害怕。成语出处:《诗经・小雅・谷风》:将巩将惧,维予与女。
如恐不及
成语解释:及:追上,赶上。
就象怕追赶不上。成语出处:《旧唐书・元载传》:载在相位多年,权倾四海,外方珍异,皆集其门,资货不可胜计,故伯和、仲武等得肆其志。轻浮之士,奔其门者,如恐不及。
临难不恐
成语解释:临:到;难:灾难;恐:恐惧。
遇到危难,一点也不惧怕。成语出处:《韩非子・说疑》:“夫见利不喜,上虽厚赏无以劝之,临难不恐,上虽严刑无以威之,此之谓不令之民也。”
有恃不恐
成语解释:恃:倚仗。
有所依靠而不害怕。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室如悬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宋・苏轼《祭欧阳文忠公文》:君子有所恃而不恐,小人有所畏而不为。
恐伤雅道
成语解释:雅道:正道。
惟恐破坏和影响正统的道德规范。成语出处:《资治通鉴・唐纪十四》:二人虽有词华,然其体轻微,终不成令器。若置之高第,恐后进效之,伤陛下雅道。
虚声恐吓
成语解释:虚张声势来吓唬人。
成语出处:明・吴世济《太和县御寇始末・复毫州叶发明书》:贱不过张其数以虚声恐吓我耳。
有恃毋恐
成语解释:见“有恃无恐”。
成语出处:郑观应《盛世危言・练兵》:“临敌之时……地势、敌情了如指掌,绘图遍示,使一军谙悉情形,有恃毋恐,故战胜攻取如响应声。”
争前恐后
成语解释:见“争先恐后”。
成语出处:蔡东藩《南北史演义》第五十五回:“欢乃麾兵直进,大众争前恐后,一涌而上,无复行列。”
致远恐泥
成语解释:致远:到达远方,比喻委以重任;泥:阻滞拘泥,难行。
恐怕妨碍实现远大目标。比喻小技无补于大业。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子张》:“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