疮的成语(共24个)
百孔千疮
成语解释:百;千:形容数量多;孔:小洞;窟窿。
形容某种事物被破坏的程度非常严重;或形容毛病、弊病很多;也作“千疮百孔”。成语出处:唐・韩愈《与孟尚书书》:“汉氏以来,群儒区区修补,百孔千疮,随乱随失,其危如一发引千钧,绵绵延延,浸以微灭。”
疮痍满目
成语解释:疮痍:创伤;比喻战争或自然灾害之后的景象。
多用于比喻因战争或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破坏。眼睛所看见的都是残破凄凉的景象。比喻遭破坏的程度极为严重。也作“满目疮痍”。成语出处:清・李渔《风筝误・和鹞》:“征鼙聒耳乡音杳,疮痍满目亲人少。”
剜肉生疮
成语解释:犹剜肉成疮。
成语出处:清・袁枚《随园诗话》第一卷:“大抵宋人好矜博雅,又好穿凿;故此种剜肉生疮之说,不一而足。”
千疮百孔
成语解释:形容漏洞、弊病很多,或破坏的程度严重。
成语出处:清・李渔《意中缘・毒饵》:“虽然得些润笔之资,以助薪水,究竟这千疮百孔,那里补救得来。”
挖肉补疮
成语解释:比喻只顾眼前,用有害的方法来救急。
成语出处:清・梁启超《外债平议》:“就财政上以论,外债之宜借者,不过为苟安目前、挖肉补疮之计。”
七疮八孔
成语解释:窟窿多。比喻经济上负债累累。
成语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66回:“俗话说‘好账不如无。’在我身上一天,就在我心里一天,恨不得一剪剪齐,争乃近日手窘,七疮八孔的,难以骤完。”
好了疮疤忘了痛
成语解释:比喻情况好转后就忘了过去的困难或失败的教训。
满目疮痍
成语解释:比喻眼前看到的都是灾祸的景象。
成语出处:《辛亥革命・关于南北议和的清方档案》:“惟自武汉事起,各省响应,兵连祸结,满目疮痍。”
剜肉做疮
成语解释:犹剜肉成疮。
成语出处:明・王守仁《传习录》下卷:“欲于静坐时,将好名好货等根,逐一搜寻扫除廓清,恐是剜肉做疮否?”
剜肉成疮
成语解释:本想割肉医疮,但被割之处反成新疮。比喻行事只顾一面,结果与预想适得其反。
成语出处:宋・崔与之《辞免除四川制置使札子》:“剜肉成疮,有根本先拨之虑;张颐待哺,有樵苏后爨之忧。”
好肉剜疮
成语解释:比喻无事生非,自寻烦恼。
成语出处:宋・释悟明《联灯会要・玑禅师》:“说迷说悟,犹是好肉剜疮;一切平常,尽落天魔外道。”
互剥痛疮
成语解释:比喻互揭阴私。
成语出处:《醒世缘弹词》第十回:“潘大娘说林老太婆的媳妇结识戏子,林老太婆说潘大娘偷和尚,彼此互剥痛疮。”
剜肉补疮
成语解释:为生活所迫;卖掉还没有收获的新丝新谷;虽然度过眼前的困难;却丢掉了以后的收入。比喻只顾眼前;用有害的方法来救急。
成语出处:唐・聂夷中《伤田家》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剜肉医疮
成语解释:比喻只顾眼前,用有害的方法来救急。
成语出处:唐・聂夷中《伤田家》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割肉补疮
成语解释:比喻不计后果以救燃眉之急。
成语出处:谷斯范《新桃花扇》第三一回:“老师相不必犹这些,依我看,不是‘割肉补疮’,而是‘调度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