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敏的成语

敏的成语(共17个)

  • 文思

    wén sī mǐn jié

    成语解释:形容写文章的思路迅速而灵敏。

    成语出处:《旧唐书・陆扆传》:扆文思敏速,初无思虑,挥翰如飞,文理俱惬。

  • 讷言

    nè yán mǐn xíng

    成语解释:讷言:说话谨慎;敏:敏捷。
    指说话谨慎,办事敏捷。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 敬谢不

    jìng xiè bù mǐn

    成语解释:谢:推辞;敏:聪明。
    恭敬地表示不能接受或能力不够。表示推辞的客气话。

    成语出处: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使士文伯谢不敏焉。”

  • 于事,慎于言

    mǐn yú shì , shèn yú yán

    成语解释:敏:奋勉,慎:小心。
    办事勤勉,说话谨慎。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学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

  • 讷于言,于行

    nè yú yán , mǐn yú xíng

    成语解释:讷:语言迟钝;敏:敏捷。
    指说话谨慎,办事敏捷。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 谨谢不

    jǐn xiè bù mǐn

    成语解释:犹言敬谢不敏。用作自谦或推托之辞。不敏,不聪明,无能力。

    成语出处:夏衍《谈自己》:“对于话剧‘预演’,或者‘招待参观,请予指教之类’却还是常常谨谢不敏,理由还不很明白吗?”

  • 燃萁之

    rán qí zhī mǐn

    成语解释:后因以之喻文思敏捷。

    成语出处:相传三国魏曹植在其兄曹丕的胁迫下七步成诗,诗中有“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语。宋・宁参《白水县斋十咏》序:“曾无击钵之音,但愧燃萁之敏。”

  • 才思

    cái sī mǐn jié

    成语解释:形容人的反应快,思维灵活,脑子很聪明。

  • 心闲手

    xīn xián shǒu mǐn

    成语解释:闲:熟悉;敏:灵敏。
    形容技艺熟练了,心里闲静,手法灵敏。

    成语出处:三国魏・嵇康《琴赋》:“于是器冷弦调,心闲手敏。”

  • 神经过

    shén jīng guò mǐn

    成语解释:①症状名。神经系统的感觉机能异常锐敏,神经衰弱患者大都有这种症状。②泛指多疑,好大惊小怪。

    成语出处:鲁迅《集外集・关于》:“倘仅有彼此神似之处,我以为那是因为同一厚书的译本,并不足异的,正不必如此神经过敏,只因‘疑心’而竟想入非非。”

  • 而好学

    mǐn ér hào xué

    成语解释:敏:聪明。
    天姿聪明而且喜好学习。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公冶长》:“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 好古

    hào gǔ mǐn qiú

    成语解释:好:喜爱,喜好。
    喜好古学而勉力追求。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述而》:“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 逊志时

    xùn zhì shí mǐn

    成语解释:谦虚好学,时刻策励自己。

    成语出处:《尚书・说命下》:“惟学逊志,务时敏,厥修乃来。”

  • 干理

    gàn lǐ mǐn jié

    成语解释:干理:管理,处理事情。
    处理事情迅速、果断。

    成语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张裔传》:汝南许文休入蜀,谓裔干理敏捷,钟元常之伦也。

  • 而好古

    mǐn ér hào gǔ

    成语解释:敏:勤勉。
    指勤勉钻研古代文化。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述而》:好古,敏以求之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