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的成语(共22个)
- 研京练都- 成语解释:语本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张衡研京以十年,左思练都以一纪,虽有巨文,亦思之缓也。 
 ”言张衡作《二京赋》构思十年乃成,左思作《三都赋》构思十二年(《晋书·左思传》作“十年”)乃成,后因以“研京练都”谓文思缜密而迟缓。- 成语出处:语出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张衡研京以十年,左思练都以一纪,虽有巨文,亦思之缓也。”言张衡作《二京赋》构思十年乃成,左思作《三都赋》构思十二年(《晋书・左思传》作“十年”)乃成。 
- 都中纸贵- 成语解释:形容别人的著作受人欢迎,广为流传。 - 成语出处:唐・元稹《和王侍郎酬广宣上人观放榜后相贺》:“都中纸贵流传后,海外金填姓字时。” 
- 鸿都买第- 成语解释:《后汉书·崔寔传》:“灵帝时,开鸿都门榜卖官爵,公卿州郡下至黄绶各有差。 
 ”《陈书·袁宪传》:“时生徒对策,多行贿赂,文豪请具束修,君正曰:‘我岂能用钱为儿买第耶?’”后以“鸿都买第”泛指买官行贿。- 成语出处:《后汉书・崔寔传》:“灵帝时,开鸿都门榜卖官爵,公卿州郡下至黄绶各有差。”《陈书・袁宪传》:“时生徒对策,多行贿赂,文豪请具束脩,君正曰:‘我岂能用钱为兒买第耶?’” 
- 三徙成都- 成语解释:相传舜三度迁移,百姓慕德而从,所至处自成都邑。形容圣人到处都受到百姓的拥戴。 -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徐无鬼》:“舜有膻行,百姓悦之,故三徙成都,至邓之虚,而有十万家。” 
- 通都大邑- 成语解释:都:都市;邑:城。 
 四通八达的大都会、大城市。- 成语出处:唐・韩愈《守戒》:“今之通都大邑,介于屈强之间,而不知为备。” 
- 清都绛阙- 成语解释:见“清都紫微”。 - 成语出处:宋・张孝祥《蓦山溪》词:“清都绛阙,我自经行惯。璧月带珠星,引钧天、笙箫不断。” 
- 通都大埠- 成语解释:四通八达的大都会、大城市。同“通都大邑”。 - 成语出处:燕斌《女界杂志>发刊词》:“近年以来,朝野上下,始从事于女子教育问题,通都大埠之间,女校相继成立。” 
- 通都巨邑- 成语解释:同“通都大邑”。 - 成语出处:郑观应《致家塾潘教习论朱星源小大学书》:“通都巨邑虽有大学,而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之事不问矣。” 
- 一身都是胆- 成语解释:极言胆大勇敢。 - 成语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赵云传》裴松之注引《云别传》:“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 有情人都成眷属- 成语解释:眷属,家属。指男女间有情,都能结为夫妻。可用来祝福新人婚姻成功。 - 成语出处:西厢记荣归:“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 
- 都头异姓- 成语解释:最高贵的称呼。 - 成语出处:北宋《新唐书・刘悟传》:“兄岌(郭岌),事悟为牙将,常乐滏山秀峻曰:‘我死必将葬此,望气者言其地当三世为都头异姓,河北谓都头异姓,至贵称也。’” 
- 清都紫微- 成语解释:神话传说中天帝所居之宫阙。 - 成语出处:战国・郑・列御寇《列子・周穆王》:“王实以为清都紫微,钧天广乐,旁之所居。” 
- 都鄙有章- 成语解释:都:都城;鄙:小邑;章:章程。 
 指国都与小城都有章法。-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十年》:“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 
- 都俞吁咈- 成语解释:皆为古汉语叹词。吁,不同意;咈,反对;都,赞美;俞,同意。本以表示尧、舜、禹等讨论政事时发言的语气,后用以赞美君臣间论政之和洽。 - 成语出处:《书・尧典》:“帝曰:‘吁!咈哉!’”又《益稷》:“禹曰:‘都,帝,慎乃在位。’帝曰:‘俞!’” 
- 长鸣都尉- 成语解释:鸡的别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