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的成语(共20个)
酌古御今
成语解释:谓择古之善者以为治今的借鉴。
成语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奏启》:“强志足以成务,博见足以穷理,酌古御今,治繁总要,此其体也。”
清酌庶羞
成语解释:清酌:祭祀用的酒;庶羞:美食。
指美酒佳肴或祭祀用品。成语出处:唐・柳宗元《祭吕衡州温文》:“奉清酌庶羞之奠,敬祭示吕八兄化光之灵。”
酌金馔玉
成语解释:喝酒的杯子是金的,盛菜肴的器皿是玉的。极言饮宴的奢侈豪华。
成语出处:唐・骆宾王《帝京篇》:“平台戚里带崇墉,酌金馔玉待鸣钟。”
酌古准今
成语解释:见“酌古准今”。
成语出处:明・张居正《请专官纂修疏》:“今既汇为一书,固当深究本原,备详因革,酌古准今,以定一代之章程,垂万年之典则。”
字斟句酌
成语解释:一字一句都推敲、斟酌。形容说话、作文章严谨慎重。斟酌:考虑;推敲。
成语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论语》、《孟子》,宋儒积一生精力,字斟句酌,亦断非汉儒所及。”
斟酌损益
成语解释:斟酌:考虑;损:减少;益:增加。
仔细考虑,斟情酌理,掌握分寸。成语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句斟字酌
成语解释:指写文章或说话时慎重细致,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
成语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第一卷:“宋儒积一生精力,字斟句酌,亦断非汉儒所及。”
酌盈剂虚
成语解释:拿多余的弥补不足的或亏损的。
成语出处:明・张居正《请裁定宗藩事例疏》:“上不亏展亲睦族之仁,下不失酌盈剂虚之术。”
蠡酌管窥
成语解释:用瓢量海水,从竹管里看天。比喻见识浅薄,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片面。
成语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三卷:“蠡酌管窥,一至于此。”
浅斟低酌
成语解释:斟:筛酒;酌:饮酒。
慢慢地饮着茶酒欣赏。形容悠然自得的样子。成语出处:清・魏秀仁《花月痕》第20回:“当下四人对着楼头新月,浅斟低酌。”
低唱浅酌
成语解释:低唱:轻柔地歌唱;酌:饮酒。
听人轻柔地歌唱,并自在地慢慢饮酒。形容一种安乐自在的神态。成语出处:元・关汉卿《望江亭》第三折:“则这今晚开筵,正是中秋令节。只合低唱浅酌,莫待他花残月缺。”
衡情酌理
成语解释:估量情况,斟酌道理。
成语出处:《宦海》第四回:“这两位师老爷援古证今,衡情酌理的把‘古巴’截去了一个巴字。”
准情酌理
成语解释:准:依据,按照。
指依据情况,斟酌事理。形容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已发生的事情或问题作出合乎情理的处理。酌古沿今
成语解释:谓斟酌古今沿革,以明源流。
成语出处:唐・长孙讷言《〈切韵笺注〉序》:“此制酌古沿今,无以加也!”
酌古斟今
成语解释:谓斟酌古今之事,互相参照。
成语出处:明・杨慎《词品・填词用韵宜谐俗》:“此词连用数韵,酌古斟今,尤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