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的成语(共181个)
- 高谈大论- 成语解释:指不切实际的言谈、议论。 - 成语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第120卷:“江西学者自以为得陆删定之学,便高谈大论,略无忌惮。” 
- 说短论长- 成语解释:议论别人的好坏是非。 - 成语出处:汉・崔瑗《座佑铭》:“无道人之短,无说己之长。” 
- 争长论短- 成语解释:长、短:指是非;优劣。 
 指在一些小事上斤斤计较;争论谁是谁非;谁高谁低。- 成语出处:宋・柳开《穆夫人墓志铭》:“异性相聚,争长竞短。” 
- 论长道短- 成语解释:议论别人的是非好坏。 -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两个商议定了,一对儿论长道短。” 
- 卑之无甚高论- 成语解释:表示只就浅易的说,没有什么过高难行的意见。 -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张释之传》:“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文帝曰:‘卑之,毋甚高论,令今可行也。’” 
- 不知有汉,何论魏晋- 成语解释:不知道有汉朝,三国魏及晋朝就更不知道了。形容因长期脱离现实,对社会状况特别是新鲜事物一无所知。也形容知识贫乏,学问浅薄。 - 成语出处: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何论魏晋。” 
- 盖棺定论- 成语解释:指一个人的是非功过到死后才能做出结论。同“盖棺论定”。 - 成语出处:明・吕坤《大明嘉议大夫刑部左侍郎新吾吕君墓志铭》:“善恶在我,毁誉由人,盖棺定论,无藉于子孙之乞言耳。” 
- 议论英发- 成语解释:指崇论弘议,才华横溢。 - 成语出处:《续传灯录・洪英禅师》:“时会下龙象杂沓,而师议论英发,常倾四座,声名藉甚。” 
- 违心之论- 成语解释:与内心相违背的话。 - 成语出处:鲁迅《书信集・致王志之》:“也姑且不要求太求全,因为求全责备,则有些人便远避了,坏一点的就来迎合,作违心之论。” 
- 论资排辈- 成语解释:论:根据;资:资历;资格;辈:大小或前后顺序。 
 根据资历深浅;辈分的大小决定级别、待遇的高低。- 成语出处:邓小平《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实现要考组织路线来保证》:“现在有些地方对选进领导班子的年轻人,还是论资排辈,发挥不了他们的作用。” 
- 半部论语- 成语解释:旧时对儒学经典之一《论语》的夸赞之辞,掌握半部《论语》,人的能力就会提高,就能治理国家。 - 成语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第七卷:“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 又当别论- 成语解释:应当另外作出评价。 - 成语出处:明・朱国祯《涌幢小品・世荫不同》:“至孙许之荫以锦衣,官二品三品,忠臣之后又当别论。” 
- 无论如何- 成语解释:不管怎样。 - 成语出处:鲁迅《书信集・致宋崇义》:“要之,中国一切旧物,无论如何,定必崩溃。” 
- 大发议论- 成语解释:发:表达,传达。 
 尽情地发表各种意见和评论。-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76回:“文琴便扯天扯地的大谈起来,一会儿大发议论,一会儿又竭力恭维。” 
- 论列是非- 成语解释:论:评论;列:列举。 
 罗列事实,评论是非。- 成语出处:《汉书・司马迁传》:“仍欲卬首信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