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的成语(共61个)
- 不约而同- 成语解释:约:约定;同:相同。 
 事先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的看法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无尺寸之势,起闾巷,杖棘矜,应时而皆动,不谋而俱起,不约而同会。” 
- 隐约其辞- 成语解释:隐约:时隐时现;辞:言辞;说话。 
 说话隐隐约约;躲躲闪闪;不明确;不清楚。- 成语出处:清・平步青《霞外捃屑・倪文正公与弟献汝二书》:“使白太夫人,谓欲礼佛行也者,迎抵会城卒岁,无功为亲者讳,故隐约其辞不尽也。” 
- 绰约多姿- 成语解释:绰约:姿态优美的样子。 
 形容女子体态的美。- 成语出处:唐・蒋防《霍小玉传》:“年可四十余,绰约多姿,谈笑甚媚。” 
- 违信背约- 成语解释:违:违背。 
 失信于人,背弃约定,毫无信义可言。- 成语出处:《周书・武帝纪下》:“伪齐违信背约,恶稔祸盈。” 
- 约定俗成- 成语解释:指某些事物名称或行为规范是由人们共同认定或共同习惯形成的。约定:共同认定;俗成:形成习惯。 - 成语出处:先秦・荀况《荀子・正名》:“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 
- 丰姿绰约- 成语解释:丰姿:风姿,风度姿态。 
 绰约:柔美的样子。
 形容女子体态柔美,神采飘逸。同“丰神绰约”。- 成语出处:清・曾朴《孽海花》第七回:“一回头时,却见那轿子里坐着个十四五岁的不长不短、不肥不瘦的女郎,面如瓜子,脸若桃花,两条欲蹙不蹙的蛾眉,一双似开非开的凤眼,似曾相识,莫道无情,正是说不尽的体态风流,丰姿绰约。” 
- 百年之约- 成语解释:即婚约。 - 成语出处:清・李渔《蜃中楼・双订》:“小生不揣,要与小姐订百年之约,不知可肯俯从。” 
- 风姿绰约- 成语解释:风:风度;绰约:女子姿态柔美的样子。 
 形容女子风韵姿态柔美动人。- 成语出处: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我们往不远处一张餐桌上看,果然有个风姿绰约的女子独坐桌旁摆着筷子等菜。” 
- 丰神绰约- 成语解释:绰约:形容女子体态柔美的样子。 
 指女子体态柔美丰满。-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那回观看的,何止挨山塞海,内中有两个女子,双鬟高髻,并肩而立。丰神绰约,宛然若并蒂芙蓉。” 
- 约法三章- 成语解释:约:商议确定;法:法律。 
 订立法律三条。原指订立法律;相约遵守。后泛指订立简单的条款;大家监督遵守。- 成语出处:汉・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 隐隐约约- 成语解释:指看起来或听起来模糊,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回:“只见山坡旁隐隐约约,倒象撺出一箭,直向大虫面上射去。” 
- 百约百叛- 成语解释:约:约定。 
 多次订约,多次背叛。形容毫无信用。- 成语出处:汉・桓宽《盐铁论・和亲》:“反复无信,百约百叛。” 
- 责己重以周,待人轻以约- 成语解释:周:周到,引申为严格;约:简单,引申为不苛求。 
 要求自己严格,对待别人要宽厚。- 成语出处:唐・韩愈《原毁》:“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 责己以周,待人以约- 成语解释:周:周到,引申为严格;约:简单,引申为不苛求。 
 要求自己严格,对待别人要宽厚。- 成语出处:唐・韩愈《原毁》:“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 大信不约- 成语解释:信:诚实;约:盟约,条约。 
 指真正讲信义的不在于订约盟誓。-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学记》:“大道你器,大信不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