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的成语(共34个)
- 伯仲之间- 成语解释:伯仲:兄弟长幼的顺序;老大、老二。 
 就像弟兄们一样。比喻不相上下。- 成语出处:三国・魏 曹丕《典论・论文》:“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间耳。” 
- 我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成语解释:伯仁,晋朝周 - 成语出处:晋书周????传:“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 
- 伯乐相马- 成语解释:伯乐:相传为秦穆公时的人,姓孙名阳,善相马。 
 指个人或集体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 成语出处:《十月》1981年第6期:“她带上多年写下的社会科学论文和空前的决心去接受伯乐相马的考验了。” 
- 称王称伯- 成语解释:王:君王;伯:通“霸”,霸主。 
 比喻凭借势力,飞扬跋扈,独断专行,狂妄自大。- 成语出处:清・吴乔《答万季崊诗问》:“今人拘于宋人之说诗,而不问唐人违合,莫不称王称伯,狐魅后学,使尊奉己学。” 
- 河伯为患- 成语解释:指歪门邪恶的风气。 
- 伯道无儿- 成语解释:伯道:邓伯道。 
 旧时对他人无子的叹息。- 成语出处:唐・韩愈《游西林寺题萧二兄郎中旧堂》:“中郎有女能传业,伯道无儿可保家。” 
- 伯乐一顾- 成语解释:比喻受人知遇赏识。 - 成语出处:《战国策・燕策二》载:战国时,苏代说淳于髡,谓人有告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连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一顾之,请献一朝之费。伯乐乃环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 伯仁由我而死- 成语解释:伯仁:晋代周颙的字。 
 指对别人的死亡负有某种责任。- 成语出处:《晋书・周颙传》:“吾虽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 不分伯仲- 成语解释:分不出第一第二。 
- 冤如巷伯- 成语解释:巷伯:周幽王时寺人(宦官),遭谗被刑。 
 像巷伯一样冤屈。指不白之冤。-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融传》:“信如卞和,冤如巷伯,才如史迁,达如子政。” 
- 将伯之助- 成语解释:将:请求;伯:长者。 
 请求长者帮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帮助。-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正月》:“载输尔载,将伯助予。” 
- 伯歌季舞- 成语解释:伯:大哥;季:小弟。 
 哥哥唱歌,弟弟跳舞。比喻兄弟之间亲密无间。- 成语出处:汉・焦赣《易林・否之损》:“秋风牵手,相提笑语。伯歌季舞,燕乐以喜。” 
- 伯埙仲篪- 成语解释: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埙:陶土烧制的乐器;篪:竹制的乐器。 
 埙篪合奏,乐音和谐。旧时赞美兄弟和睦。- 成语出处:《诗经・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埙,仲氏吹篪。” 
- 五侯九伯- 成语解释:五侯:公、侯、伯、子、男五等诸侯;九伯:九州之长。 
 泛指天下诸侯。-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四年》:“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 
- 伯仲间- 成语解释:比喻才能难分高低、不相上下。《金史·文艺传下·赵沨》:“沨之正书体兼颜苏,行书备诸家体,其超放又似杨凝式,当处苏黄伯仲间。 
 ” 参见:○伯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