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的成语(共24个)
- 山木自寇- 成语解释:山上的树木,因长成有用之材,而被人砍伐。比喻因有用而不免于祸。 - 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人世间》:“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 
- 赍粮藉寇- 成语解释:赍:资助;藉:同“借”;寇:贼寇。 
 借给敌寇兵器,送给盗贼粮食。比喻做有利于敌人、坏人的事。- 成语出处:《荀子・大略》:“非其人而教之,赍盗粮,借贼兵也。” 
- 反掖之寇- 成语解释:掖:同“腋”;寇:敌人;反掖:反于腋下,从内部叛变。 
 指从内部叛变的敌人。- 成语出处:《韩非子・存韩》:夫弃城而败军,则反掖之寇必袭城矣。 
- 借寇赍盗- 成语解释:兵:兵器,武器;赍:以物送人。 
 送给盗贼粮食,借给盗贼武器。比喻帮助敌人或坏人。- 成语出处:清・林则徐《答奕将军防御粤省六条》:“其中近年所买夷炮,约居三分之一,尽以借寇赍盗,深湛愤恨。” 
- 寇不可玩- 成语解释:寇:盗贼;玩:习惯而不留心。 
 对于盗贼不能放松警惕。-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五年》:“晋不可启,寇不可玩。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 木直自寇- 成语解释:《庄子.人间世》:“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 
 ”唐.陆德明《经传释文》:“司马(彪)云:‘木为斧柄,还自伐;膏起火,还自消。
 ’崔(譔)云:‘山有木,故火焚也。
 ’” 寇,砍伐。树木因生长得直而成材,反而自己招致了砍伐。庄周用以说明人或事物因自身的优越而致祸。此当以自警。 唐.张九龄《杂诗五首》其五:“木直几自寇,石坚亦他攻。
 ”。
- 继粮藉寇- 成语解释:继:资助;藉:同“借”;寇:贼寇。 
 借给敌寇兵器,送给盗贼粮食。比喻做有利于敌人、坏人的事。- 成语出处:《荀子・大略》:“非其人而教之,继盗粮,借贼兵也。” 
- 无寇暴死- 成语解释:在没有变乱的情况下就死于非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