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狼的成语

狼的成语(共153个)

  • 杯盘

    bēi pán láng jí

    成语解释:狼藉:像狼窝里的草那样杂乱不堪。
    形容喝酒吃饭快要完了的时候或吃完以后;桌上的杯子、盘子、碗筷等乱七八糟地放着。形容宴饮已毕或将毕时的情景。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日暮酒阑,合尊促坐,男女同席,履舄交错,杯盘狼藉。”

  • 当道

    chái láng dāng dào

    成语解释:豺、狼:两种凶残的野兽;当:正当;当道:横在路中间挡路。
    豺狼两种凶残的野兽横在道路中间。比喻残暴的人掌权得势或违法横行;也作“虎狼当路”。

    成语出处:汉・荀悦《汉纪・平帝纪》:“豺狼当道,安问狐狸!”

  • 子野心

    láng zǐ yě xīn

    成语解释:狼子:狼崽子;幼小的狼;野心:野兽凶残的本性。
    狼崽子虽小却有野兽的凶残本性。比喻坏人凶残的秉性或疯狂的欲望。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四年》:“子文曰:‘必杀之。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弗杀,必灭若敖氏矣。’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

  • 前怕,后怕虎

    qián pà láng , hòu pà hǔ

    成语解释:比喻胆小怕事,顾虑太多。

    成语出处:明・冯惟敏《清江引・风情省悟》曲:“明知烟花路儿上苦,有去路无来路。恶狠狠虎爬心,饿刺刺狼掏肚。俺如今前怕狼后怕虎。”

  • 猛蜂毒

    láng měng fēng dú

    成语解释:形容人凶狠毒辣。

    成语出处:《南齐书・王融传》:“夫虏人面兽心,狼猛蜂毒,暴悖天经,亏违地义。”

  • 赃贿

    zāng huì láng jí

    成语解释: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亦作“赃贿狼籍”。

    成语出处:《陈书・蔡景历传》:“天嘉之世,赃贿狼藉,圣恩录用,许以更鸣,裂壤崇阶,不远斯复。”

  • 得虎

    chú láng dé hǔ

    成语解释:比喻除去一害又来一害。

    成语出处:《金史・陈规传》:“近虽遗官谦察,治其奸滥,易其疲软,然代者亦非选择,所谓除狼得虎也。”

  • 鸷狠

    zhì hěn láng lì

    成语解释:形容凶狠乖戾。

    成语出处:元・脱脱《金史》卷一百十一:“塔为人鸷狠狼戾,好结小人,不听朝廷节制。”

  • 虎豹

    chái láng hǔ bào

    成语解释:泛指危害人畜的各种猛兽。也比喻凶残的恶人。

    成语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八回:“实在可怕的是豺狼虎豹。天晚了,倘若出来个把,我们就坏了。

  • 心狗肺

    láng xīn gǒu fèi

    成语解释:比喻心肠如狼和狗 一样凶恶、狠毒。也比喻忘恩负义。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那知这贼子恁般狼心狗肺,负义忘恩。”

  • 鬼哭

    guǐ kū láng háo

    成语解释:嚎:大声叫或哭喊。
    像鬼和狼一样哭喊。形容哭声很凄惨。

    成语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20回:“又神差鬼使,叫他里面嚷打做鬼哭狼号。”

  • 成性

    chái láng chéng xìng

    成语解释:豺:一种类似狼的凶残野兽;也叫“豺狗”。
    像豺狼一样凶恶残暴成了习性。

    成语出处:唐・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加以虺蜴为人,豺狼成性。”

  • 突豕窜

    láng tū shǐ cuàn

    成语解释:见“狼奔豕突”。

    成语出处:清・钱谦益《资政大夫兵部尚书申公神道碑铭》:“狼突豕窜,无一尉一堠能少婕其角距者。此公之言验于事后者也。”

  • 号鬼哭

    láng háo guǐ kū

    成语解释:形容哭声凄惨。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8回:“况且宝玉才好了些,连我们也不敢说话,你反打的人狼号鬼哭的!”

  • 鬼哭

    guǐ kū láng háo

    成语解释:同“鬼哭神号”。

    成语出处:魏巍《东方》第三部第六章:“有的钻到汽车下,有的往坦克的后面涌,鬼哭狼嗥,乱成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