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的成语(共90个)
雕虫篆刻
成语解释:虫书、刻符分别为秦书八体之一,西汉时蒙童所习。因以“雕虫篆刻”喻词章小技。
成语出处:汉・扬雄《法言・吾子》:“或问:‘吾子少而好赋?’曰:‘然。童子雕虫篆刻。’俄而曰;‘壮夫不为也。’”按,“虫”指虫书,“刻”指刻符,各为一种字体。
顷刻之间
成语解释:顷刻:片刻。
指极其短暂的时间。成语出处:《旧五代史・周书・太祖记》:“纷纭而逼胁愈间,顷刻之间,安危莫保。”
刻舟求剑
成语解释:舟:船;求:寻找;寻求。
在船上刻记号;寻找失落水中的剑。比喻办事方法不对头;死守教条;拘泥固执;不知道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化。成语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镂心刻骨
成语解释:形容感念深切,难以忘怀。
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96回:“妾等蒙陛下眷爱,镂心刻骨,没世难忘。今不幸遭此离乱,陛下欲舍妾身何往?”
刻不容缓
成语解释:刻:片刻;容:容许;缓:延缓;耽搁。
一刻也不容许延缓。形容形势十分紧迫。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胎前产后以及难产各症,不独刻不容缓,并且两命攸关。”
刻骨铭心
成语解释:刻:刻划;铭:在金属上刻写。
刻在骨头上;铭刻在心灵中。形容感受深刻或感激之至。成语出处:唐・李白《上安州李长史书》:“深荷王公之德,铭刻心骨。”
铭心刻骨
成语解释:铭、刻:在器物上刻出字迹。
刻写在心上骨上。成语出处:明・李开先《林冲宝剑记》:“恩同海岳,铭心刻骨难忘。”
刻章琢句
成语解释:修饰琢磨文章的细节。
成语出处:宋・王安石《忆昨诗示诸外弟》:“刻章琢句献天子,钓取薄禄欢庭闱。”
一刻千金
成语解释:一刻:指极短的时间。
比喻时间极其宝贵。成语出处:宋・苏轼《春夜》诗:“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刻雾裁风
成语解释:比喻擅长山水风光描写。
成语出处:明・袁宏道《和丘长孺》:“五言七言信手成,刻雾裁风好饥骨。”
一时三刻
成语解释:同“一时半刻”。
成语出处:清・李渔《凰求凤・夥媒》:“机缘凑,把愁肠暂丢,便难成,也一时三刻展眉头。”
刻木为吏
成语解释:意思是不能受狱吏的污辱,即使是木头做的狱吏也不能见他。形容狱吏的凶暴可畏。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路温舒传》:“画地为狱,议不入;刻木为吏,期不对。”
尖酸刻薄
成语解释:说话带刺,待人冷酷。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66回:“舜英姐姐安心要尖酸刻薄,我也不来分辨,随他说去。”
风檐刻烛
成语解释:风檐:科举时代的考场。
指科举时代考场寒冷,时间紧迫,十分艰苦。成语出处:清・钮琇《觚剩・五经中式》:“查林二公乃能于风檐刻烛时,立就二十三艺,洵未易才。”
无时无刻
成语解释:时、刻:时间;时候。
没有一时一刻。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自是行忘止,食忘餐,却像掉了一件东西的,无时无刻不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