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的成语(共79个)
- 百端待举- 成语解释:端:头;头绪;待:等待;举:举办;做。 
 很多事情要兴办。- 成语出处:周恩来《人民政协共同纲领草案的要点》:“经济建设是百端待举,但须有缓急轻重之分。” 
- 百端交集- 成语解释:无数感想交互汇集,形容感慨万千。 -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卫洗马初欲渡江,形神惨悴,语左右云:‘见此芒芒,不觉百端交集,苟未免有情,亦复谁能遣此!’” 
- 鼻端出火- 成语解释:形容意气风发;情绪激昂。 - 成语出处:见“鼻头出火”。 
- 一碗水端平- 成语解释:比喻处理事情公正,不偏袒任何一方。 -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6回:“我一碗水往平处端。论情理,人家可也真委屈些儿。” 
- 一碗水往平处端- 成语解释:比喻办事公正不偏袒。 
- 首施两端- 成语解释:见“首鼠两端”。 -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邓训传》:“虽首施两端,汉亦时收其用。” 
- 首尾两端- 成语解释:两端:拿不定主意。 
 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动摇不定。- 成语出处:《后汉书・西羌传》:“初,饥五同种大豪卢匆,忍良等千余户别留允街,而首尾两端。” 
- 进退两端- 成语解释:进退两难,迟疑不决。 - 成语出处:唐・张鷟《朝野佥载・张鷟》:“首鼠之士,进退两端。” 
- 无端生事- 成语解释:无端:没有理由。 
 无缘无故地捣乱闹事。- 成语出处:茅盾《林家铺子》:“自家是规规矩矩的生意人,又没犯法,只要生意好,不欠人家的钱,难道好无端生事,自诈他不成。” 
- 连锅端- 成语解释:喻指完全除灭或尽数挪走。 - 成语出处:陈忠实《白鹿原》第29章:“弟兄们下山后,连锅端进炮营不拆伴儿。” 
- 好为事端- 成语解释:喜欢惹事生非。 - 成语出处:《晋书・文明王皇后传》:“会见则忘义,好为事端,宠过必乱,不可大任。” 
- 茫无端绪- 成语解释:毫无头绪,纷乱缺乏条理。 - 成语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五》:“男子不知何自来,亦无识者,研问邻里,茫无端绪。” 
- 不知端倪- 成语解释:端倪:头绪。 
 不知头绪。-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大宗师》:“反复终始,不知端倪。” 
- 不可端倪- 成语解释:端倪:头绪。 
 找不着头绪。形容变化莫测。- 成语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大宗师》:“忘其肝胆,遗其耳目,反复始终,不知端倪。” 
- 攻乎异端- 成语解释:乎:等同于介词“于”;异端:有别于正统思想的教义或主张。 
 指钻研儒家以外的主张或指对异端的指摘。-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为政》:“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