攘的成语(共38个)
- 攘往熙来- 成语解释:形容人来人往,喧闹纷杂。 -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 揎腕攘臂- 成语解释:捋袖伸臂。一种粗暴的姿态。 - 成语出处:清・戴名世《〈齐讴集〉自序》:“譬之盲僮跛竖,各以其意喜怒主人,而揎腕攘臂于藩篱之外,而主人曾莫知之也。” 
- 月攘一鸡- 成语解释:攘:偷。 
 比喻容忍错误,只肯逐步改正。-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滕文公下》:今有人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 攘袂扼腕- 成语解释:攘袂:捋起袖子;扼腕:用手握住手腕。 
 形容激动和气愤。- 成语出处:《旧唐书・杨国忠传》:立朝之际,或攘袂扼腕,自公卿已下,皆颐指气使,无不詟惮。 
- 内修外攘- 成语解释:对内整治国政,对外抵御敌人。修亦作“修”。 - 成语出处:宋・胡锜《拟力田诒》:“顾惟礼耕义种之贤,足副内修外攘之志。” 
- 攘外安内- 成语解释:攘:排除。 
 原就药的疗效而言。后多指安定内部,排除外患。- 成语出处:汉・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上》:“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 
- 攘人之美- 成语解释:攘:窃取、夺取。 
 夺取别人的好处。形容窃取他人的利益和好处。
- 攘袂切齿- 成语解释:攘袂:捋起衣袖;切齿:咬紧牙齿。 
 形容十分愤怒或激动的样子。- 成语出处:宋・秦观《进策・边防》:“吏士攘袂切齿,皆欲犁其庭而扫其闾。” 
- 攘权夺利- 成语解释:犹言争权夺利。 - 成语出处:白蕉《袁世凯与中华民国》:“坐是抢攘月余,势成坐困,老师匮财,攘权夺利,凡种种不良之现象,皆缘是以生。” 
- 攘臂嗔目- 成语解释:攘:捋;瞋:发怒时瞪大眼睛。 
 捋袖伸臂,瞪着眼睛。比喻人发怒时的样子。-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于是韩王勃然作色,攘臂瞋目。 
- 攘来熙往- 成语解释: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拥挤。 -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 攘臂疾言- 成语解释:举起手臂,大声呼喊,希望众人响应。 -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骄恣篇:“魏武侯谋事而当,攘臂疾言于庭,曰:『大夫之虑,莫如寡人矣!』” 
- 外攘内安- 成语解释:攘:排除。 
 原就药的疗效而言。后多指排除外患,安定内部。- 成语出处:汉・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上》: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 
- 尊王攘夷- 成语解释:王:指周王朝;尊王:尊重周王室;攘:排斥;夷:我国古代对东方各民族的泛称。 
 效忠统治者排除少数民族侵扰。- 成语出处:清・皮锡瑞《经学历史・经学变古时代》:“但尊王攘夷,虽春秋大义,而王非唯喏趋伏之可尊,夷非一身两臂之可攘。” 
- 伐善攘羭- 成语解释:伐善:夸耀自己的长处;攘:窃取;羭:肥美的绵羊;攘羭:比喻掠美。 
 夸耀自己,掠人之美。- 成语出处:唐・李商隐《为荥阳公桂州谢上表》:“敢伐善以攘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