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的成语(共214个)
挂肠悬胆
成语解释:形容担忧,放不下心来。
成语出处:元・柯丹邱《荆钗记・合卺》:送荆钗只愁富室褒谈,良媒竟没一句回俺,反教娘挂肠悬胆。
胆大心粗
成语解释:做事胆子在,但心粗。考虑不周全。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蝴蝶梦》第二折:“扑咚咚阶下升衙鼓,唬得我手忙脚乱,使不得胆大心粗。
胆大心雄
成语解释:形容胆子大,有雄心,做事无所畏惧。
成语出处:明・杜睿《初闻灯船鼓吹歌》:“船中百翁梁溪酒,胆大心雄选锋手。”
胆粗气壮
成语解释:形容胆大气盛,无所畏惧。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1回:“我只从昨天受了那和尚的一番折磨,又经了十三妹姐姐的一番教化,不觉得胆粗气壮起来。”
胆裂魂飞
成语解释:裂:破裂。
魂:魂灵、神志。
胆也破了,魂也飞了。形容极度害怕、恐慌。成语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一回:“秦凤一闻此言,胆裂魂飞,忙忙奏知李娘娘。”
隳肝尝胆
成语解释:犹言隳肝沥胆。
成语出处:唐・张九龄《与李侍御书》:“惟教义之所矜,乃讥嫌之见及。恨不能隳肝尝胆,徇知己以求申。”
惊心悼胆
成语解释:悼:战栗。
形容恐惧到极点。成语出处:清・章炳麟《新方言・释言》上卷:“今人言惧,犹曰惊心悼胆。”
饮胆尝血
成语解释:谓刻苦自励。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苦心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也尝胆也。”
侠肝义胆
成语解释:侠客的肝、义士的胆。形容见义勇为、锄强扶弱、打抱不平的心肠和行动。
成语出处:《蒲柳人家・后记》:“一家听着,先是生气,担惊,继而又被赵录明的侠肝义胆和一片热心所感动了。”
倾心吐胆
成语解释:比喻痛快地说出了心里话。
成语出处: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我每买不转的,都是倾心吐胆说真实话。”
沥胆堕肝
成语解释:比喻竭尽忠诚。
成语出处:唐・李颀《杂曲歌辞・行路难》诗:“世人逐势争奔走,沥胆隳肝惟恐后。”
沥胆抽肠
成语解释:沥胆披肝。
成语出处:唐・姚思廉《梁书・王僧辩传》:“世受先朝之德,身当将帅之任,而不能沥胆抽肠,共诛奸逆,雪天地之痛,报君父之仇。”
肝胆相向
成语解释:肝胆:比喻真诚的心。
比喻对人忠诚,以真心相待。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7回:“豪杰遇豪杰,自然话得投机,顷刻间肝胆相向。”
胆略兼人
成语解释:胆略:勇气和智谋;兼:加倍;兼人:超过别人。
形容胆量和谋略胜过常人。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吕蒙传》:“孙权与陆逊论周瑜、鲁肃及蒙曰:‘公瑾雄烈,胆略兼人。’”
胆小怕事
成语解释:胆子非常小,怕事情落在自己头上,怕惹麻烦。
成语出处:曾朴《孽海花》第29回:“谁知四下里物色遍了,遇着的,倒大多数是醉生梦死、花天酒地的浪子,不然便是胆小怕事、买进卖出的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