黍的成语(共21个)
不爽累黍
成语解释:犹言丝毫不差。絫、黍,微小的重量。
成语出处:清・王韬《淞隐漫录・姚云纤》:“女凿壁偷听,得其指授,无人时转喉学唱,音韵抑扬,不爽累黍。”
不差累黍
成语解释:累黍:是古代两种很小的重量单位,形容数量极小。
形容丝毫不差。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律历志上》:“度长短者不失毫厘,量多少者不失圭撮,权轻重者不失黍累。”
范张鸡黍
成语解释:范:范式;张:张劭;鸡:禽类;黍:草本植物,指黍子。
范式、张劭一起喝酒食鸡。比喻朋友之间含义与深情。成语出处:《后汉书・范式传》载:“范式字巨卿……与汝南张劭为友。劭字元伯。二人并告归乡里。……乃共克期日。后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请设馔以候之。”
黍秀宫庭
成语解释:相传西周亡后,所有旧时的宗庙宫室尽为禾黍之地。后遂以“黍秀宫庭”作为感慨亡国之词。语本《诗 王风 黍离序》:“黍离,闵宗周也。
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仿徨不忍去。”。成语出处:语出《诗经・王风・黍离序》:“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仿徨不忍去。”
故宫禾黍
成语解释:比喻怀念祖国的情思。
成语出处:《诗经・王风・黍离序》:“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
不失黍絫
成语解释:犹言丝毫不差。絫、黍,微小的重量。
成语出处:《汉书・律历志上》:“权轻重不失黍絫。”颜师古注引应劭曰:“十黍为絫,十絫为一铢。”
黍离麦秀
成语解释:哀伤亡国之辞。
成语出处:《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磨,中心摇摇。”《史记・宋微子世家》:“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僮兮,不与我好兮。”
禾黍之伤
成语解释:禾:粟;黍:谷子。
对故国的怀念。指国破家亡的悲伤。成语出处:宋・委心子《新编分门古今类事・丘墟之象》:“后巢寇入京,焚灭殆尽,悉为瓦砾狐兔穴矣。游者有禾黍之伤。”
禾黍之悲
成语解释:禾:粟;黍:谷子。
对故国的怀念。指国破家亡的悲伤。成语出处:《诗经・王风・黍离・序》:“周大夫行役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颠覆,彷徨不忍去,而作是诗也。”
黍油麦秀
成语解释:《尚书大传》卷二:“微子朝周,过殷故墟,见麦秀之蕲蕲兮……曰:此父母之国。
乃为《麦秀之歌》,曰:‘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
彼狡童兮,不我好仇!’”按,《史记 宋微子世家》亦载此事,“微子”作“箕子”。后因以“黍油麦秀”为亡国之痛的感叹。成语出处:《尚书大传》卷二:“微子朝周,过殷故墟,见麦秀之蕲蕲兮……曰:此父母之国。乃为《麦秀之歌》,曰:‘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我好仇!’”按,《史记・宋微子世家》亦载此事,“微子”作“箕子”。
以戈舂黍
成语解释:用戈去舂黍米。比喻达不到目的。
成语出处:《荀子・劝学》:“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
杀鸡为黍
成语解释:谓殷勤款待宾客。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微子》:“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鸡黍之膳
成语解释:黍:黄米;膳:饭食。
指杀鸡做菜,用黄米做饭。比喻家常便饭。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微子》:“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麦秀黍离
成语解释:哀伤亡国之辞。
成语出处:《诗经・王风・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磨,中心摇摇。《史记・宋微子世家》:“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僮兮,不与我好兮。”
禾黍故宫
成语解释:宫殿成了农田,长满禾黍。形容亡国破败的景象。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痛史》第17回:“一路上晓行夜宿,只觉得景物都非,不胜禾黍故宫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