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厄的成语

厄的成语(共13个)

  • 黄杨

    huáng yáng è rùn

    成语解释:黄杨:树木名;厄:困苦;闰:闰年。
    旧时传说,黄杨木难长,遇到闰年,非但不长,反而会缩短。比喻境遇困难。

    成语出处:宋・苏轼《监洞霄宫俞康直郎中所居四咏・退圃》:“园中草木春无数,只有黄杨厄闰年。”

  • 乘人之

    chéng rén zhī è

    成语解释:乘:趁;厄:苦难。
    趁人家危难的时候加以要挟或陷害。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神女》:“子诚敝人也,不念畴昔之义,而欲乘人之厄,予过矣!”

  • 陈蔡之

    chén cài zhī è

    成语解释:陈蔡:春秋时期的陈国和蔡国;厄:灾难。
    形容旅途中被生活所困。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尽心下》:“君子之厄于陈蔡之间,无上下之交也。”

  • 矜贫救

    jīn pín jiù è

    成语解释:矜:怜悯。
    怜悯救济遭受贫穷苦难的人。

    成语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四十:“与穷恤寡是一药,矜贫救厄是一药。”

  • 两贤相

    liǎng xián xiāng è

    成语解释:厄:迫害。
    指两个有才德的人相互迫害。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高祖急,顾丁公曰:‘两贤岂相厄哉!’于是丁公引兵而还,汉王遂解去。”

  • 在陈之

    zài chén zhī è

    成语解释:《论语·卫灵公》:“(孔子)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后因以“在陈之厄”指饥贫等困境。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孔子)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 昏垫之

    hūn diàn zhī è

    成语解释:昏垫:迷惘沉溺,指困于水灾;厄:苦难。
    指受困于水灾。

    成语出处:《尚书・益稷》:“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下民昏垫。”《后汉书・崔骃传》:人有昏垫之厄,主有畴咨之忧。

  • 年灾月

    nián zāi yuè è

    成语解释:厄:苦难。
    人在一定时刻将遭受的某种灾难。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回:“如是林冲年灾月厄,遭这场屈事。今去沧州,生死不保,诚恐误了娘子青春。”

  • 抵瑕陷

    dǐ xiá xiàn è

    成语解释:抵:触;瑕:瑕疵,缺点;陷:攻破;厄:迫害。
    指攻击别人的弱点或错误。

    成语出处:唐・柳宗元《答问》:“蹇浅窄僻,跳浮嚄唶,抵瑕陷厄。”

  • 虎口之

    hǔ kǒu zhī è

    成语解释:厄:迫害,苦难。
    比喻极其危险的境地。

    成语出处:晋・潘岳《马汧督诔》:久之,西安之救致,竟免虎口之厄。

  • 缧绁之

    léi xiè zhī è

    成语解释:缧绁:拘押犯人的绳索,引申为囚禁。
    指牢狱之灾厄。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2回:“我也自这般寻思。若不是贤兄如此周全,宋江定遭缧绁之厄。”

  • 消灾解

    xiāo zāi jiě è
  • 阳九之

    yáng jiǔ zhī è

    成语解释:阳九:古代以4617年为一元,初入元的106年中有九个灾难。
    道家以3300年为小百六;厄:灾难。
    阳九有天灾,百六有地灾。指灾厄之年。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予遭阳九之厄,百六之会,枯旱霜蝗,饥馑荐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