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的成语(共147个)
齿牙为祸
成语解释:齿牙:比喻谗言。
指谗言拨弄,造成灾祸。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晋世家》:“初,献公将伐骊戎,人曰:'齿牙为祸。'及破骊戎,获骊姬,爱之,竟以乱晋。
口齿伶俐
成语解释:口齿:说话、言谈;伶俐:聪明,灵活。
谈吐麻利,应付自如。形容口才好。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三回:“宝玉素日虽然口角伶俐,此时一心却为金钏儿感伤,恨不得也身亡命殒。”
齿如齐贝
成语解释:形容牙齿整齐洁白。贝,白色螺壳。
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盗跖》:“唇如激丹,齿如含贝。”
齿如含贝
成语解释:同“齿如齐贝”。
成语出处:《文选・宋玉》:“腰如束素,齿如含贝。”
齿颊生香
成语解释:嘴边觉有香气生出。形容谈及之事使人产生美感。
成语出处:清・黄景仁《即席分赋得卖花声》之二:“怜他齿颊生香处,不在枝头在担头。”
打落牙齿和血吞
成语解释:和:混合。
比喻吃了亏不让别人知道或失败了还要充好汉。成语出处:郭沫若《洪波曲》第九章:“为了团结,为了大敌当前,顾全抗战,只好‘打落牙齿和血吞’。”
咬人狗儿不露齿
成语解释:比喻真正厉害的人在外表是不显露出来的。
成语出处:元・张国宾《罗李郎》第三折:“那厮正是咬人狗儿不露齿。”
象齿焚身
成语解释:焚身:丧生。
象因为有珍贵的牙齿而遭到捕杀。比喻人因为有钱财而招祸。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象有齿以焚其身,贿也。”
没齿难泯
成语解释:没齿:终身。
终身不能忘记。成语出处:明・陆采《怀香记・夕阳亭议》:“你果成得此事,下官感你的恩德,真是镂骨铭心,没齿难泯。”
没齿不忘
成语解释:没齿终生。一辈子也忘不了。
成语出处:汉・张衡《同声歌》:“乐莫斯夜乐,没齿焉可忘。”
唇齿之邦
成语解释:嘴唇与牙齿互相储存依存。比喻双方关系密切,利害与共。
成语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鲍勋传》:“王师屡征而未有所克者,盖以吴、蜀唇齿相依,凭阻山水,有难拔之势故也。”
切齿痛恨
成语解释:牙齿互相摩擦。形容愤恨到了极点。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彼此俱有切齿之恨。”
齿牙春色
成语解释:形容爽朗地大笑。
成语出处:宋・陶彀《清异录・作用》:“娄师德位贵而性通豁,尤善捧腹大笑。人谓师德笑,为齿牙春色。”
没齿无怨
成语解释:比喻永无怨言。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宪问》:“夺伯氏骈邑三百,饭疏食,没齿无怨言。”
难于启齿
成语解释:启齿:开口。
话很难说出口。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22回:“欲告庆父,而难于启齿,乃于门外号啕大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