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的成语(共241个)
- 安身立命- 成语解释:安身:有容身之所;立命:精神上安定。 
 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僧问:‘学人不据地时如何?’师云:‘汝向什么处安身立命?’” 
- 爱财如命- 成语解释:爱:吝惜;舍不得。 
 吝惜钱财如同吝惜自己的生命一样。形容对钱财的贪婪、吝啬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成语出处:清・岭南羽衣女士《东欧女豪杰》第四回:“我想近来世界,不管什么英雄,什么豪杰,都是爱财如命,何况吃官司的,少不免要和那些狼官鼠吏交手,这更没钱不行了。” 
- 俯首听命- 成语解释:俯:低下;首:头;脑袋。 
 低着脑袋听从命令。形容驯服顺从的样子。- 成语出处:汉・焦赣《易林・兑之否》:“俯伏听命,不敢动摇。” 
- 见危授命- 成语解释:在危急关头勇于献出自己的生命。 -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 草菅人命- 成语解释:菅:一种多年生的茅草;泛指野草、杂草。 
 把人的性命看得像野草一样轻贱;随意加以摧残。指反动统治者滥施淫威;任意残害人命。也作“草菅民命。”。-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1卷:“所以说为官做吏的人,千万不要草菅人命,视同儿戏!” 
- 恭敬不如从命- 成语解释:客套话。多用在对方对自己客气,虽不敢当,但不好违命。 - 成语出处:宋・赞宁《笋谱・杂说》:“姑闻而后悔,倍怜新妇。故又谚曰:恭敬不如从命,受训莫如从顺。” 
-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成语解释:将:将领;受:接受。 
 将领远征在外可以相机作战,不必事先请战或等待君主的命令再战。- 成语出处:春秋・齐・孙武《孙子兵法・变篇》:“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03回:“岂不闻:‘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 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 成语解释:将:将领;受:接受。 
 将领远征在外可以相机作战,不必事先请战或等待君主的命令再战。-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臣既已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 
-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成语解释:指救人性命功德无量。 -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十卷:“官人差矣!不忍之心,人皆有之。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若说报答,就是为利了,岂是老汉的本念!” 
- 耳提面命- 成语解释: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揪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严厉而又恳切的教导。 - 成语出处:《诗经・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 
- 乐天知命- 成语解释:天:天命;天的意志;命:命运。 
 以听任命运的安排为快乐;并安于自己的处境。这是古代宿命论的思想。- 成语出处:《周易・系辞上》:“乐天知命,故不忧。” 
- 民不堪命- 成语解释:民众负担沉重,痛苦得活不下去。 -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桓公二年》:“宋殇公立,十年十一战,民不堪命。” 
- 疲于奔命- 成语解释:疲:疲乏;劳累;奔命:奉命奔走。 
 原指因奉命到处奔走;精疲力竭。后指忙于奔走应付;非常疲劳。也形容事情繁多;忙得精疲力尽。-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袁绍传》:“使敌疲于奔命,人不得安业,我未劳而彼已困,不及三年,可坐剋也。” 
- 亡命之徒- 成语解释:指逃亡的人。也称冒险犯法;不顾性命的人。亡:无;命:名;亡命:逃匿则削除名籍;故以逃亡为亡命;即逃亡;流亡;徒:一类人(含贬义)。 - 成语出处:《周书・郭彦传》:“亡命之徒,咸从赋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