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垢的成语

垢的成语(共56个)

  • 纳污

    cáng gòu nà wū

    成语解释:垢、污:肮脏的东西;纳:容纳。
    比喻包容坏人坏事。也比喻居上位者有容人之量;能够容忍有损自己的言行。也作“藏污纳垢”。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五年》:“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 蓬头

    péng tóu gòu miàn

    成语解释:蓬:蓬草;散乱 ;垢:污秽;脏。
    形容头发散乱脸上很脏。

    成语出处:《魏书・封轨传》:“君子整其衣冠,尊其瞻视,何必蓬头垢面,然后为贤?”

  • 蓬首

    péng shǒu gòu miàn

    成语解释:头发很乱,脸上很脏。旧时形容贫苦人生活生活条件很坏的样子。也泛指没有修饰。

    成语出处:《北齐书・任城王湝传》:“妃卢氏赐斛斯徵,蓬首垢面,长斋不言笑。”

  • 吹毛洗

    chuī máo xǐ gòu

    成语解释:吹开皮上的毛而洗去所藏的污垢。比喻一意寻找他人的过失或缺点。

    成语出处:《北齐书・酷吏传・宋游道》:“游道禀性遒悍,是非肆口,吹毛洗垢,疮疵人物。”

  • 偷生

    rěn gòu tōu shēng

    成语解释:忍受耻辱,苟且求生。

    成语出处:唐・陈子昂《为张著作谢父官表》:“所以忍垢偷生,克躬自励,期效万一,补过酬恩,灰躯糜骨,以甘心愿。”

  • 弃瑕

    hán gòu qì xiá

    成语解释:包容污垢,不责过失。形容宽宏大度。

    成语出处:唐・元稹《上门下裴相公书》:“况当今陛下在宥四海,与人为天,特降含垢弃瑕之书,且授随才任能之柄于阁下。”

  • 包羞

    hán gòu bāo xiū

    成语解释:同“含垢忍耻”。

    成语出处:明・袁宏道《广庄・人间世》:“使诸君子有一毫道理不尽,我根潜伏,恶能含垢包羞,与世委蛇若此?”

  • 磨光

    guā gòu mó guāng

    成语解释:刮去污垢,磨出光亮。比喻使事物重显光辉。也比喻仔细琢磨。

    成语出处:唐・韩愈《劝学解》:“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

  • 求瘢

    xǐ gòu qiú bān

    成语解释:垢:污垢;瘢:瘢痕。
    洗掉污垢来寻找瘢痕。比喻想尽办法挑剔别人的缺点。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文苑传下・赵壹》:“所好则钻皮出其毛羽,所恶则洗垢求其瘢痕。”

  • 纳污

    hán gòu nà wū

    成语解释:垢、污:脏垢;污秽。
    心里忍受着羞耻和污辱。本指国君应当有容忍耻辱和诬枉的气度。后指有容忍耻辱的度量;也转用以形容秽恶聚集之处;或包容坏人坏事。

    成语出处: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五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

  • 忍辱含

    rěn rǔ hán gòu

    成语解释:忍、含:忍受。
    忍受耻辱。

    成语出处:汉・班昭《女诫》:“谦让恭敬,先人后己;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是谓卑弱下人也。”

  • 忍辱

    hán gòu rěn rǔ

    成语解释:含:包容;垢:通“诟”;耻辱。
    指容忍耻辱。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曹世叔妻传》:“有善莫名,有恶莫辞,忍辱含垢,常若畏惧。”

  • 忍耻

    hán gòu rěn chǐ

    成语解释:忍受耻辱。

    成语出处:宋・胡铨《上高宗封事》:“陛下尚不觉悟,竭民膏血而不恤,忘国大雠而不报,含垢忍耻,举天下而臣之,甘心焉。”

  • 藏疾

    hán gǒu cáng jí

    成语解释:本谓应有包容的气量,后转用以指包容坏人坏事。

    成语出处: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五年》:“谚曰:‘高下在心,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

  • 寻疵

    suǒ gòu xún cī

    成语解释:索:搜寻。
    垢:污垢,脏东西。
    疵:毛病。
    形容故意找毛病、挑剔。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四折:“被咱家识破他行止,因此上索垢寻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