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平的成语

平的成语(共233个)

  • 修身齐家治国天下

    xiū shēn qí jiā zhì guó píng tiān xià

    成语解释:提高自身修养,理好家政,治理好所在的地区,最后使全国安宁。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大学》:“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 天成地

    tiān chéng dì píng

    成语解释:成:成功;平:治平。
    原指禹治水成功而使天之生物得以有成。后常比喻一切安排妥帖。

    成语出处:《尚书・大禹谟》:“帝曰:'俞!地平天成,六府三事,允治。万世永赖,时乃工。'《左传・文公十八年》:“舜臣尧,举八恺,使主后土,以揆百事,莫不时序,地平天成。”

  • 天下太

    tiān xià tài píng

    成语解释:全国或世界局势稳定。形容社会安定;秩序良好。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仲尼燕居》:“言而覆之,礼也;行而乐之,乐也。君子力此二者,夫是天下太平也。”

  • 易近人

    píng yì jìn rén

    成语解释:平易:原指道路平坦宽广;后比喻态度平和;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
    也形容文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鲁周公世家》:“平易近民,民必归之。”

  • 歌舞太

    gē wǔ tài píng

    成语解释:边歌边舞,庆祝太平。指粉饰太平。

    成语出处:《南齐书・陈显达传》:“须享尘一静,西迎大驾,歌舞太平,不亦佳哉!”

  • 怏怏不

    yàng yàng bù píng

    成语解释:怏怏:因不平而郁郁不乐。
    神志怏怏的,心中很感不平。

    成语出处:唐・魏征《隋书・虞世基传》:“贫无产业,每佣书养亲,怏怏不平。”

  • 依流

    yī liú píng jìn

    成语解释:流:品级;依流:依照品级;平进:循序渐进。
    指做官按照资历一步步提升。

    成语出处:《南史・王骞传》:“吾家本素族,自可依流平进,不须苟求也。”

  • 文致太

    wén zhì tài píng

    成语解释:意思是作文章粉饰太平。

    成语出处:战国・公羊高《公羊传・定公四年》注:春秋定、哀之间,文致太平。

  • 虚心

    xū xīn píng yì

    成语解释:平:宁静。
    心意空舒宁静,如同说心平气和。

    成语出处:春秋・齐・管仲《管子・九守》:“安徐而静,柔节先定,虚心平意以待须。”

  • 八稳

    sì píng bā wěn

    成语解释:原形容说话做事稳当。现多含有做事只求不出差错;缺乏积极创新精神的意思。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4回:“戴宗、杨林看裴宣时,果然好表人物,生得面白肥胖,四平八稳,心中暗喜。”

  • 秋色

    qiū sè píng fēn

    成语解释: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

    成语出处:《楚辞・九辩》:“皇天平分四时兮,窃独悲此廪秋。”宋・李朴《中秋》诗:“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 无象

    tài píng wú xiàng

    成语解释:指太平盛世并无一定标志。后讽刺反动统治者粉饰升平。

    成语出处:《资治通鉴・唐文宗太和六年》:“会上御延英,谓宰相曰:‘天下何时当太平,卿等亦有意于此乎?’僧孺对曰:‘太平无象。今四夷不至交侵,百姓不至流散,虽非至理,亦谓小康。陛下若别求太平,非臣等所及。’”

  • 白无故

    píng bái wú gù

    成语解释:平白:凭空;故:缘故;原因。
    没有道理;没有原因。

    成语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平白无故的生出这等毒计。”

  • 头百姓

    píng tóu bǎi xìng

    成语解释:平头:古人不做官的人。
    指普通百姓。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若是家门口这些做田的,扒粪的,不过是平头百姓。”

  • 步登天

    píng bù dēng tiān

    成语解释:比喻一下子就达到很高的地位或境界。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2卷:“滞色已开,只在三日内自有奇遇,平步登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