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叠的成语

叠的成语(共55个)

  • 床上

    chuáng shàng dié chuáng

    成语解释:比喻多余和重复。同“床上施床”。

    成语出处:明・徐渭《四书绘>序》:“而传注讲章,转相缠说,未免床上叠床。”

  • 床架屋

    dié chuáng jià wū

    成语解释:床上叠床;屋上架屋。比喻重复累赘。

    成语出处: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魏晋已来,所著诸子,理重事复,递相模斅,犹屋下架屋,床上施床耳。”

  • 层峦

    céng luán dié zhàng

    成语解释:峦:山峰;嶂:高耸、险峻像屏障一样的山峰。
    形容山岭重叠;峰峦相接;连绵不断。也作“层岩叠峰”、“重峦叠幛”。

    成语出处:宋・陆九渊《与王谦仲书》:“方丈檐间,层峦叠嶂,奔腾飞动。”

  • 层见

    céng jiàn dié chū

    成语解释:层:重复;迭:一次又一次。
    接连不断出现。比喻事物很多。

    成语出处:《文献通考・经籍五二》:“于是缘业之说,因果之说,六根、六尘、四大、十二缘生之说,层见叠出,宏远微妙。”

  • 层出

    céng chū dié jiàn

    成语解释:指接连不断地多次出现。

    成语出处:清・纪昀《目录后校记》:“今以《永乐大典》所引,各按水名,逐条参校,非惟字句之讹,层出叠见,其中脱简,有自数十字至四百余字者。”

  • 遇水

    yù shuǐ dié qiáo

    成语解释:遇水阻拦,就架桥通过。形容不怕阻力,奋勇前进。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衣袄车》第二折:“也不用排军校,你端的逢山开道,遇水叠桥。”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十八回:“老施主见得最是,但我还有三个小徒,逢山开路,遇水叠桥,保护贫僧,方得到此。”

  • 重重

    chóng chóng dié dié

    成语解释:同样的东西层层堆叠或指反反复复。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从今后衫儿、袖儿,都揾做重重叠叠的泪。”

  • 重规

    chóng guī dié jǔ

    成语解释:规与规相重,矩与矩相迭。指前后相合,重叠的规矩与制度。比喻因袭、重复。

    成语出处:《晋书・周访传赞》:“曰子曰孙,重规叠矩。”

  • 挺胸

    tǐng xiōng dié dù

    成语解释:挺着胸脯,鼓起肚皮。形容身壮力强,神气活现的样子。也可形容仗势傲物的样子。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史见几个挺胸叠肚,指手画脚的人坐在大门上,说东谈西的。”

  • 重峦

    chóng luán dié zhàng

    成语解释:峦:连绵的山。
    山峰一个连着一个,连绵不断。

    成语出处:唐・徐光溥《题黄居寀秋山图》:“秋来奉诏写秋山,写在轻绡数幅间;高低向背无遗势,重峦叠嶂何孱颜。”

  • 逢山开路,遇水

    féng shān kāi lù , yù shuǐ dié qiáo

    成语解释:逢:遭逢,遇见。
    遇到山则打通道路,遇见水则架起桥梁。比喻不畏艰险,打通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障碍。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0回:“军旅逢山开路,遇水叠桥,岂有泥泞不堪行之理!”

  • 石为山

    dié shí wéi shān

    成语解释:叠:重叠。
    把石头堆成山。指假山。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9卷:“宅后又构一园,大可二三顷,凿池引水,叠石为山,制度极其精巧。”

  • 矩重规

    dié jǔ chóng guī

    成语解释:规与规相重,矩矩与相迭,度数相同,完全符合。原比喻动静合乎法度或上下相合,后形容模仿、重复。

    成语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蜀书・郤正传》:“君臣协美于朝,黎庶欣戴于野,动若重规,静若迭矩。”

  • 规重矩

    guī chóng jǔ dié

    成语解释:指合乎规矩法度。

    成语出处:元《宋史・乐志》:“晖祚无疆,规重矩叠。”

  • 比肩

    bǐ jiān dié zhǒng

    成语解释:形容人多。叠踵,脚尖踩脚跟。

    成语出处:清・陈康棋《郎潜纪闻》卷一:“辽沈旧人,胜朝遗耈,比肩叠踵,同掌丝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