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ui的成语(共367个)
罪上加罪
成语解释:指罪恶更为严重。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7卷:“见今县里告下忤逆,如今又打死小四,罪上加罪。”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成语解释:要想加罪于人,不愁找不到罪名。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僖公十年》:“不有废也,君何以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
负荆请罪
成语解释:负:背着;荆:荆条;古时用来抽打犯人的刑具。
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主动向人认错赔罪;请求责罚。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吊民伐罪
成语解释:吊:慰问;伐:讨伐。
慰问受苦的人民,讨伐有罪的统治者。成语出处:《宋书・索虏传》:“兴云散雨,慰大旱之思;吊民伐罪,积后己之情。”
牛头不对马嘴
成语解释:比喻答非所问或两下不相合。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苏知县罗衫再合》:“见鬼,大爷自姓高,是江西人,牛头不对马嘴!”
驴唇不对马嘴
成语解释:比喻说话写文章;前言不搭后语;两不相合。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19卷:“驴唇马嘴夸我解问,十转五绕你从朝。”
醉翁之意不在酒
成语解释:之:的;意:意趣。
醉翁的意趣不在于喝酒。后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或比喻别有用心。成语出处: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嘴上无毛,办事不牢
成语解释:指年轻人办事不老练与牢靠。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5回:“俗语说道,‘嘴上无毛,办事不牢’,像你诸位一定是靠得住,不会冤枉人的了?”
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成语解释:言者:说话的人;闻者:听话的人;足:足以,值得;戒:警惕。
指进言的人没有罪过,听的人足以引起警戒。成语出处:《诗经・大序》:“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风流罪过
成语解释:风流:原为封建士大夫的所谓风雅。
原指因为风雅而致的过错。后也指因搞男女关系而犯下的罪。成语出处:《北齐书・循吏传・郎基》:“潘子义曾遗之书曰:‘在官写书,亦是风流罪过。’”
立功赎罪
成语解释:立功:建立功绩;赎:补偿。
建立功绩来补偿罪行或过失。成语出处:《旧唐书・王孝杰传》:“遣使斩宏晖以徇。使未至幽州,而宏晖已立功赎罪,竟免诛。”
问罪之师
成语解释:比喻前来提出严厉责问的人。
成语出处:《旧唐书・侯君集传》:“今袭人于墟墓之间,非问罪之师也。”
罗织罪名
成语解释:指捏造罪名,陷害无辜的人。
成语出处:《旧唐书・来俊臣传》:“招集无赖数百人,令其告事,共为罗织,千里响应。”
戴罪立功
成语解释:身负罪责;争取立下功劳;借以赎罪。
成语出处:《明史・史可法传》:“以平贼逾期,戴罪立功。”
戴罪图功
成语解释:戴罪:身负重责;图:谋取。
指有罪之人立功,争取减免罪行。成语出处:《明史・马芳传》:“帝令察广堪办贼,许戴罪图功,否即以赐剑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