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的成语(共1272个)
- 锱铢必较- 成语解释:锱:四分之一两;铢:二十四分之一两;二者是古代极小的计量单位。 
 一分一厘的钱或极小的事情都要计较。形容非常认真或非常小气。- 成语出处:《荀子・富国》:“割国之锱铢以赂之,则割定而欲无厌。” 
- 夸父逐日- 成语解释:夸父:古代神话人物。 
 逐:追赶。
 夸父追赶太阳。指征服自然的坚强决心。也比喻不自量力。也比作“夸父追日”。- 成语出处:战国・郑 列御寇《列子・汤问》:“夸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于隅谷之际。渴欲得饮,赴饮河渭。河渭不足,将走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 
- 买椟还珠- 成语解释:椟:木匣;珠:珍珠。 
 买下了盛珍珠的盒子;却退还了匣子里的珍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 成语出处:战国・韩 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羽翠,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 守株待兔- 成语解释: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或抱着侥幸心理妄想不劳而获。 - 成语出处:战国・韩 韩非《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也,触柱折颈而死。” 
- 和璧隋珠- 成语解释:比喻极珍贵的东西。 - 成语出处:先秦・韩非《韩非子・解老》:“和氏之璧,不饰以五采;隋侯之珠,不饰以银黄;其质至美,物不足以饰之。” 
- 象箸玉杯- 成语解释:象箸:象牙筷子;玉杯:犀玉杯子。 
 形容生活奢侈。- 成语出处:先秦・韩非《韩非子・喻老》:“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则必旄象豹胎。” 
- 蚌病成珠- 成语解释:比喻因不得志而写出好文章来。 - 成语出处:西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明月之珠,蚌之病而我之利。” 
- 胶柱调瑟- 成语解释:瑟:古代一种弹拨乐器。 
 用胶粘住瑟上用以调音的短木,不能再调整音的高低缓急。比喻拘泥死板,缺少变通。- 成语出处:《文子・五・道德》:“老子曰:‘执一世之法籍,以非传代之俗,譬犹胶柱调瑟。’” 
- 己所不欲,勿加诸人- 成语解释:欲:想要,希望;加:给予。 
 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成语出处:战国・鲁・尸佼《尸子》上卷:“恕者,以身为度者也。己所不欲,勿加诸人。” 
- 推波助澜- 成语解释:使水掀起波浪。比喻从旁鼓动;助长其声势;使事态扩大。澜:大波浪。 - 成语出处:隋・王通《文中子・问易》:“真君、建德之事,适足推波助澜、纵风止燎尔!” 
- 推波助澜,纵风止燎- 成语解释:澜:大波浪。 
 比喻从旁鼓动,助长事物的声势,扩大影响。- 成语出处:隋・王通《文中子・问易》:“真君、建德之事,适足推波助澜、纵风止燎尔!” 
- 偷梁换柱- 成语解释:比喻暗中玩弄手法;以假代真;以劣代优。 -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97回:“偏偏凤姐想出一条偷梁换柱之计,自己也不过潇湘馆来。” 
- 竹柏异心- 成语解释:比喻志向不合或表象不同。 - 成语出处:《楚辞・东方朔〈七谏・初放〉》:“孰知其不合兮,若竹柏之异心。”王逸注:“竹心空,屈原自喻志通达也;柏心实,以喻君暗塞也。言己性达道德,而君闭塞,其志不合,若竹柏之异心也。” 
- 米珠薪桂- 成语解释:米贵得象珍珠,柴贵得象桂木。形容物价昂贵,人民生活极其困难。 -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三》:“楚国之粮贵于玉,薪贵于桂。” 
- 舍本逐末- 成语解释:抛弃根本的;而在小事上下功夫。 - 成语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不令则不可以守,不可以战。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其产约则轻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