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拼音索引
  4. Z
  5. zang

zang的成语(共71个)

  • 死无葬身之地

    sǐ wú zàng shēn zhī dì

    成语解释:死了没有地方埋葬。形容死的结局很悲惨。

    成语出处:元・纪君祥《赵氏孤儿》楔子:“天那,可怜害俺一家,死无葬身之地也。”

  •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má què suī xiǎo , wǔ zàng jù quán

    成语解释:比喻事物体积或规模虽小,具备的内容却很齐全。

    成语出处:钱钟书《围城》:“‘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机器当然应有尽有,就是不大牢。”

  • 捉奸见双,捉贼见赃,杀人见伤

    zhuō jiān jiàn shuāng , zhuō zéi jiàn zāng , shā rén jiàn shāng

    成语解释:奸:通奸;赃:赃物。
    指问罪要有真凭实据。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6回:“自古道:‘捉奸见双,捉贼见赃,杀人见伤。’你那哥哥的尸首又没了,你又不曾捉得他奸。”

  • 赃贿狼藉

    zāng huì láng jí

    成语解释: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亦作“赃贿狼籍”。

    成语出处:《陈书・蔡景历传》:“天嘉之世,赃贿狼藉,圣恩录用,许以更鸣,裂壤崇阶,不远斯复。”

  • 葬身鱼腹

    zàng shēn yū fù

    成语解释:葬身:埋葬尸体。
    尸体被鱼所食。指淹死水中。

    成语出处:战国・楚 屈原《楚辞・渔父》:“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 拿贼拿赃,拿奸拿双

    ná zéi ná zāng , ná jiān ná shuāng

    成语解释:赃:赃物;奸:通奸。
    捉贼要有赃证,捉奸要有成双人证。指问罪要有真凭实据。

    成语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62回:“拿贼拿赃,拿奸拿双,你又不曾捉住他的孤老,你活活的打杀了媳妇,这是要偿命的。”

  • 肮肮脏脏

    āng āng zāngzāng

    成语解释:不干净。比喻卑鄙、丑恶。

    成语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一章:“而且黑颜料染得很不均匀,给人一种肮肮脏脏的感觉。”

  • 臧否人物

    zāng pǐ rén wù

    成语解释:臧否:褒贬。
    评论人物好坏。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晋文王称阮嗣宗至慎,每与之言,未尝臧否人物。”

  • 臧谷亡羊

    zāng gǔ wáng yáng

    成语解释:《庄子·骈拇》载,臧、谷二人牧羊,臧挟策读书,谷博塞以游,皆亡其羊。后因以为典,喻事不同而实则一。

    成语出处:宋・苏轼《和刘道原〈咏史〉》:“仲尼忧世接舆狂,藏谷虽殊竟两亡。”

  • 赃污狼藉

    zāng wū láng jí

    成语解释:指贪污受贿,行为不检,名声败坏。

    成语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武帝纪》:“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

  • 五脏六腑

    zàng liù fǔ

    成语解释:五脏:脾、肺、肾、肝、心;六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
    人体内的各种器官。比喻事物的内部情况。

    成语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每坐常闭目内视,存见五脏六腑,久久自得,分明了了。”

  • 拿贼见赃

    ná zéi jiàn zāng

    成语解释:捉贼要查到赃物做凭证。

    成语出处:明・无名氏《认金梳》第三折:“拿贼见赃,杀人验伤,我有何罪也?”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五十三出:“谁是贼?老大人拿贼见赃,不曾捉奸见床来!”

  • 贪赃枉法

    tān zāng wǎng fǎ

    成语解释:贪赃:官吏接受贿赂;枉法:歪曲和违背法律。
    指贪污受贿;违法乱纪。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陈州粜米》:“谁想那两个到的陈州,贪赃坏法,饮酒非为。”

  • 坐地分赃

    zuò dì fēn zāng

    成语解释:赃:赃物。
    就地瓜分赃物。头目坐地分取赃物。

    成语出处:《品花宝鉴》第23回:“他便坐地分赃,是要陋规的。”

  • 捉贼捉赃

    zhuō zéi zhuō zāng

    成语解释:比喻处理是非的事,要以事实为根据。

    成语出处:宋・胡太初《昼帘绪论・治狱》:“谚曰:‘捉贼捉脏,捉捉双。’此虽俚言,极为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