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拼音索引
  4. T
  5. tai

tai的成语(共317个)

  • 泰山压顶

    tài shān yā dǐng

    成语解释:比喻遭遇到极大的压力和打击。

    成语出处:明・贾凫西《木皮词・正传》:“给了他个泰山压顶没有躲闪,把那助纣为虐的杀个净,直杀的血流漂杵堵了城门。”

  • 泰山鸿毛

    tài shān hóng máo

    成语解释:比喻轻重相差极大。

    成语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 泰山梁木

    tài shān liáng mù

    成语解释:象泰山崩塌,梁木毁坏一样。比喻伟人死亡。

    成语出处:《礼记・檀弓上》:“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于门,歌曰:‘泰山其颓乎!染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 鸿毛泰山

    hóng máo tài shān

    成语解释:比喻轻重相差极大。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 不识泰山

    bù shí tài shān

    成语解释:不认识泰山。比喻见闻太窄,认不出地位高或本领大的人。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师父如此高强,必是个教头。小儿有眼不识泰山。”

  • 人心齐,泰山移

    rén xīn qí , tài shān yí

    成语解释:只要大家一心,就能发挥出极大的力量。

    成语出处:王朔《一点正经没有》:“人心齐泰山移蚂蚱还有四两肉一个萝卜一个坑咱们怎么就不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呢?”

  • 泰山不让土壤

    tài shān bù ràng tǔ rǎng

    成语解释:泰山不排除细小的土石,所以能那么高。比喻人度量大,能包容不同的事物。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无传》:“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 死重泰山

    sǐ zhòng tài shān

    成语解释:比喻死得光荣。

    成语出处: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人固有一死,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泰山其颓

    tài shān qí tuí

    成语解释:旧时用于哀悼大家敬仰的人。

    成语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上》:“泰山其颓乎!梁木其坏乎!哲人其萎乎!”

  • 泰山磐石

    tài shān pán shí

    成语解释:比喻安定稳固。

    成语出处:清・魏秀仁《花月痕》第50回:“我算什么,明相国不动声色,却出斯民于火热水深,措天下于泰山磐石。”

  • 笃定泰山

    dǔ dìng tài shān

    成语解释:像泰山那样稳定。比喻有绝对把握,无须忧虑。

    成语出处: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一部:“那没问题,包在我身上,笃定泰山。”

  • 恩重泰山

    ēn zhòng tài shān

    成语解释:恩情深厚,比泰山还重。

    成语出处:宋・刘攽《彭城集・次韵孙少述二首》:“君思重泰山,未有毫发酬。”

  • 安如太山

    ān rú tài shān

    成语解释:见“安如泰山”。

    成语出处:汉・焦赣《易林・坤之中孚》:“安如太山,福禧屡臻。虽有豺虎,不致危身。”

  • 鸿毛泰岱

    hóng máo tài dài

    成语解释:见“鸿毛泰山”。

    成语出处:郭沫若《战声集・〈归国杂吟〉之三》:“四十六年余一死,鸿毛泰岱早安排。”

  • 近水楼台

    jìn shuǐ lóu tái

    成语解释:指靠近水边的楼台。比喻由于地处优越而获得优先的机会。一般作“近水楼台先得月”。

    成语出处:宋・俞文豹《清夜录》:“范文正公镇钱塘,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逢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