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u的成语(共1549个)
焚书坑儒
成语解释:坑:挖坑活埋;儒:儒生;读书人。
指秦始皇焚烧《诗经》、《书经》等古代典籍;坑杀一批儒生。后泛指对文化和知识分子的摧残。成语出处:汉・孔安国《〈尚书〉序》:“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
风雨如晦
成语解释:晦:阴历每月的最后一天;这天夜里没有月亮。
风雨天气;天色昏暗犹如晦日的夜晚。后比喻局势动荡;社会黑暗。成语出处:《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暴跳如雷
成语解释:暴:急躁;发怒。
蹦跳发怒;好像打雷一样猛烈。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严贡生越发恼得暴跳如雷。”
不绝如缕
成语解释:绝:断;缕:细线。
似断未断;像只有一根细丝维系着。比喻情势危急。后也比喻技艺等方面继承人稀少;也形容声音微弱;但未中断。原作“不绝若线”。成语出处:宋・苏轼《前赤壁赋》:“馀音袅袅,不绝如缕。”
堆积如山
成语解释:聚积成堆,如同小山。形容极多。
成语出处: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外诸司》:“每遇冬月诸乡纳粟秆草,牛车填塞道路,车尾相衔,数千万量不绝,场内堆积如山。”
甘之如饴
成语解释:把它看成像饴糖那样甘甜。比喻甘心情愿地从事某种辛苦工作或虽处危困境地也能安然忍受。
成语出处:宋・真德秀《送周天骥序》:“非正义之富贵,远之如垢污;不幸而贱贫,甘之如饴蜜。”
恨之入骨
成语解释:之:代词;指所恨对象。
恨到骨头里去了。形容怀恨极深。成语出处:晋・葛洪《自序》:“见侵者则恨之入骨,剧于血仇。”
恍如隔世
成语解释:恍:仿佛;世:三十年为一世。
指仿佛相隔了一世。多用来形容对时间变迁、事物变化之大的感慨。成语出处:宋・范成大《吴船录》下卷:“发常州。平江亲戚故旧来相迓者,陆续于道,恍然如隔世焉。”
挥洒自如
成语解释:挥洒;挥笔洒墨。指写诗、作文、写字、绘画;运用笔墨自如;不受拘束。也形容处理事务十分干练、娴熟。
成语出处:清・曾朴《孽海花》:“家人送上一枝蘸满墨水的笔,珏斋提笔,在纸上挥洒自如的写了一百多字。”
料事如神
成语解释:料事:揣度事情的发展和结局。
如神:形容极其奇妙灵验或预料事情非常准确。
预料事情就如同神一样。形容对事情的预料和事情发生的完全一样。成语出处:宋・杨万里《提刑徽猷检正王公墓志铭》:“公器识宏深,襟度宽博,议论设施加人数等,料事如神,物无遁情。”
入木三分
成语解释:本指书法笔力苍劲有力。后比喻见解透彻;议论深刻。
成语出处:唐・张怀瓘《书断・王羲之》:“王羲之书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守口如瓶
成语解释:形容说话谨慎;严守秘密。
成语出处:唐・道世《诸经要集・择交部・惩过》:“防意如城,守口如瓶。”
体贴入微
成语解释:形容对人照顾和关怀非常细心周到。体贴:细心为别人着想;入微:很小的地方都照顾到。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38回:“‘只要心平点,少看点利钱,那些贫民便受惠多了。’我笑道:‘这可谓体贴入微了。’”
惜墨如金
成语解释:惜:爱惜;墨:写字用的墨。
爱惜墨就像金子一样。指不轻易动笔。成语出处:宋・费枢《钓矶立谈》:“李营丘惜墨如金。”
一寒如此
成语解释:一:竟然;寒:贫寒。
竟然穷困到这样的地步。形容贫困潦倒到极点。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一绨袍以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