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o的成语(共120个)
世事如泡影
成语解释:泡影,比喻事物虚幻不实或容易幻灭。感叹人世间的事物转眼成空。
成语出处: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匏瓜空悬
成语解释:孔子比喻自己无法像匏瓜那样系悬着而不让人食用,应该出仕为官,有所作为。后用以比喻有才能的人却不为世所用。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阳货》:“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匏瓜徒悬
成语解释:匏瓜:似葫芦而稍大,成熟后可以做水瓢。
比喻有才能的人不为世所用。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阳货》:“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三国・魏・王粲《登楼赋》:惧匏瓜之徒悬兮,畏井渫之莫食。
丢盔抛甲
成语解释:见“丢盔卸甲”。
成语出处: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袍泽之谊
成语解释:袍泽:长袍与内衣,泛指军队中的同事。
指军队中同事的交情、友谊。成语出处:《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
代越庖俎
成语解释:《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成玄英疏:“庖人,谓掌庖厨之人,则今之太官供膳是也。
尸者,太庙中神主也。祝者,则今太常太祝是也,执祭版对尸而祝之,故谓之尸祝也。樽,酒器也。俎,肉器也。”后因以“代越庖俎”比喻越出本分,代行其事。成语出处:战国・庄子《庄子・逍遥游》:“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成玄英疏:“庖人,谓掌庖厨之人,则今之太官供膳是也。尸者,太庙中神主也。祝者,则今太常太祝是也,执祭版对尸而祝之,故谓之尸祝也。樽,酒器也。俎,肉器也。”
割须换袍
成语解释:须:胡须。
形容打了败仗狼狈逃跑。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8回:“超遂令人叫拏短髯者是曹操。操闻之,即扯旗角包颈而逃。”
葛巾布袍
成语解释:葛巾:用葛布做的头巾。
戴葛布头巾穿粗布衣服。指隐士或道士的服饰。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5回:“干葛巾布袍,驾一只小舟,径到周瑜寨中。”
割须弃袍
成语解释:割掉胡须,丢掉外袍。形容战败落魄的样子。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8回:“超遂令人叫拏短髯者是曹操。操闻之,即扯旗角包颈而逃。”
炮龙烹凤
成语解释:见“炮凤烹龙”。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十二回:“堂上堂下,皆列位次,大设筵宴,轮番把盏。厅前大吹大擂。虽无炮龙烹凤,端的是肉山酒海。”
露面抛头
成语解释:抛:暴露。
露出头和面孔。原指妇女出现在大庭广众之中。现指公开露面。成语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回:“倘久后此城一破,使我妻女擒往朝歌,露面抛头,尸骸残暴,惹天下诸侯笑我为无谋之辈;不若先杀其妻妇,然后自刎,庶几不失丈夫之所为。”
跑马卖解
成语解释:指在马上表演各种技艺,以此赚钱谋生。
成语出处:曾朴《孽海花》第六回:“是一班粤西来的跑马卖解的,里头有两个云南的苗女,走绳的技术非常高妙,能在绳上腾踏纵跳,演出各种把戏。”
枪烟炮雨
成语解释:形容激烈的争战。
成语出处:《辛亥革命・安徽光复记》:“北皖以处于南北战争必趋之地,故凤颖二府属地仍在枪烟炮雨之中。”
烹龙炮凤
成语解释:烹:煮;炮:烧。
形容菜肴极为丰盛、珍奇。成语出处:唐・李贺《将进酒》诗:“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屏绣幕围香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