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拼音索引
  4. N
  5. nu

nu的成语(共187个)

  • 惊涛怒浪

    jīng tāo làng

    成语解释:同“惊涛骇浪”。

    成语出处:宋・韩拙《论观画别识》:“巅崖峻壁之间,一水飞出,如练千尺悬洒于万仞之下,有惊涛怒浪,涌竑腾沸,喷溅漂流。”

  • 恼羞变怒

    nǎo xiū biàn

    成语解释:见“恼羞成怒”。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0回:“昌得官见他如此的说法,不禁恼羞变怒,喝令左右:‘替我赶他出去!’”

  • 发怒冲冠

    chōng guàn

    成语解释:同“发上冲冠”。

    成语出处:《燕丹子》下卷:“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高渐离击筑,宗意和之。如壮声则发怒冲冠,为哀声则士皆流涕。”

  • 疾言怒色

    jí yán

    成语解释: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同“疾言厉色”。

    成语出处:清・戴名世《张验封传》:“为人宽厚和平,平生未尝有疾言怒色,有犯者皆不与校。”

  • 雷嗔电怒

    léi chēn diàn

    成语解释:暴怒貌。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7回:“如今且说宝玉只道王夫人不过来搜检搜检,无甚大事,谁知竟这样雷嗔电怒的来了。”

  • 赫然而怒

    hè rán ér

    成语解释:形容大怒。火冒三丈的样子。

  • 戟指怒目

    jǐ zhǐ

    成语解释:指着人,瞪着眼。形容大怒时斥责人的神态。

    成语出处:马辂《国共和谈演义》第六回:“张学良还要解释,蒋早气得七窍生烟,戟指怒目。抗日,抗日,等我死了以后,你再去抗日好了!”

  • 积羞成怒

    jī xiū chéng

    成语解释:犹恼羞成怒。指羞愧至极,转生愤怒。

    成语出处:梁启超《清议报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既而臣民犯颜,友邦侧目,志不得逞,遂乃积羞成怒,大兴党狱。”

  • 惊风怒涛

    jīng fēng tāo

    成语解释:喻生活中的艰辛险恶。

    成语出处:清・刘大櫆《谢氏妹六十寿序》:“回思三十年前,惊风怒涛,恍如梦寐。”

  • 鲸波怒浪

    jīng bō làng

    成语解释:犹言惊涛骇浪。

    成语出处:清・昭梿《啸亭杂录・端午龙舟》:“乾隆初,上于端午日命内侍习竞渡于福海中,皆画船箫鼓,飞龙蠲首,络绎于鲸波怒浪间。”

  • 直眉怒目

    zhí méi

    成语解释:形容发怒的样子。

    成语出处: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十七:“孔二老婆并不上他的当,直眉怒目骂他。”

  • 奴颜媚骨

    yán mèi gǔ

    成语解释:奴颜:奴才的面孔;媚:献媚。
    一张奴才的面孔;一副献媚的骨头。形容奴气十足低三下四地讨好别人的丑态。

    成语出处:耿可贵《孙中山与宋庆龄》第七场:“莲妹,请去传我的话:宋庆龄不愿见到奴颜媚骨之徒。”

  • 奴颜婢膝

    yán bì xī

    成语解释:奴:奴才;颜:面容;婢:侍女;婢膝:侍女的膝;指下跪。
    形容奴气十足;低三下四地讨好别人。

    成语出处:唐・陆龟蒙《江湖散人歌》:“奴颜婢膝真乞丐,反以正直为狂痴。”

  • 驽马十驾

    mǎ shí jià

    成语解释:原意是骏马一天的路程,驽马虽慢,但努力不懈,走十天也可以到达。比喻智力低的人只要刻苦学习,也能追上资质高的人。

    成语出处:先秦・荀况《荀子・劝学》:“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 强弩之末

    qiáng zhī mò

    成语解释:弩:古代用机械发箭的弓;末:指箭射出后的最末一段射程时;失去了攻击力。
    用强劲的弓射出的箭;射程已到尽头。比喻原本强大;可现在已衰竭无力了。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韩安国传》:“强弩之末,矢不能穿鲁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