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ng的成语(共108个)
宁折不弯
成语解释:本指白杨木受到外力作用,只会断折,不会弯曲变形。后用来比喻宁可死也绝不屈服妥协。
成语出处:《齐民要术・卷五・种榆白杨》:“白杨性甚劲直,堪为屋材,折则折矣,终不曲挠。”
谗言佞语
成语解释:中伤他人和奉承讨好的话语。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哭存孝》第三折:“一个李存信,两头蛇谗言佞语。”
宁缺勿滥
成语解释:滥:不加选择,过度,过多。
宁可少些,不要不顾质量地求多。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善为国者,赏不僭而刑不滥……若不幸而过,宁僭不滥。”
天凝地闭
成语解释:形容冬天非常寒冷的情景。
成语出处:《晋书・张协传》:“天凝地闭,风厉霜飞。”
管宁割席
成语解释:管宁:人名;席:坐卧用的编织物。
比喻朋友间的情谊一刀两断,中止交往。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管宁、华歆曾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座曰:‘子非吾友也。’”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成语解释:比喻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韩策一》:“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
宁为鸡口,毋为牛后
成语解释:比喻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同“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成语出处:章炳麟《社会通诠商兑》:“宁为鸡口,毋为牛后,与使他人啖我而饱也,宁自啖而不足。”
国无宁日
成语解释:宁:安宁。
国家没有太平的时候。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一回:“宋大国也,起倾国兵,盛气而来……吾国无宁日矣。”
面目狰狞
成语解释:狰狞:面目凶恶。
形容面目凶狠可怕。亦作“面貌狰狞”、“狰狞面目”。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九命奇冤》第13回:“另外还有两人……都是身材骄健,面目狰狞。”
心绪不宁
成语解释:宁:安宁,安定。
焦急不安。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5回:“朕心绪不宁,教汝等且退,何故又来!”
宁可信其有
成语解释:宁:宁愿。
宁愿相信它有。成语出处:元・无名氏《盆儿鬼》楔子:“那先生都叫他做贾半仙,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孩子去意已决。”
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成语解释: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陶器得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而死,不愿苟全性命。
成语出处:《北齐书・元景安传》:“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树欲静而风不宁
成语解释:原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现也比喻阶级斗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同“树欲静而风不止”。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1卷:“王爵笑道:‘只怕树欲静而风不宁,便动动也不妨。’尼姑道:‘相公休得取笑!’”
宁玉碎,毋瓦全
成语解释:宁:宁愿;毋:不要。
宁做玉器被打碎,不做陶器得保全。比喻宁愿为正义而死,决不苟且偷生。成语出处:郭沫若《断断集・不灭的光辉》:“这种精神,这死不妥协宁玉碎,毋瓦全的精神,这是永远值得我们纪念,值得我们继承的。”
澹泊明志,宁静致远
成语解释:澹泊:不追求名利;宁静:心情平静沉着。
不追求名利,生活简朴以表现自己高尚的情趣;心情平稳沉着,专心致志,才可有所作为。成语出处:汉・刘安《淮南子・主术训》:“是故非澹漠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