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拼音索引
  4. N
  5. na

na的成语(共151个)

  • 捕影拿风

    bǔ yǐng fēng

    成语解释:风和影子是无法捉摸与束缚的。比喻虚幻无实或无根据地猜疑。

    成语出处:元・吴昌龄《东坡梦》第三折:“怎知道被禅师神挑鬼弄,做一场捕影拿风。”

  • 半筹不纳

    bàn chóu bù

    成语解释:比喻一点办法也没有。

    成语出处: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一折:“若是越勾践姑苏台上见他,那西施半筹也不纳,更敢早十年败国亡家。”

  • 拘挛补衲

    jū luán bǔ

    成语解释:拉扯牵引,缝补缀合。比喻文章用事过多,反成弊害。

    成语出处:南朝・梁・钟嵘《诗品・总论》:“遂乃句无虚语,语无虚字,拘挛补衲,蠹文已甚。”

  • 拿三搬四

    sān bān sì

    成语解释:比喻不服从调派。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2回:“倘或那件孔雀褂子襟再烧了窟窿,你去了,谁能以补呢?你倒别和我拿三搬四的。”

  • 拿班作势

    bān zuò shì

    成语解释:装模作样。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3回:“凤姐见他素日不大拿班作势的,便依允了。”

  • 破衲疏羹

    shū gēng

    成语解释:破衣素食。形容生活简朴。

    成语出处:明・沈德符《野获编・吏部・士大夫癖性》:“嘉靖中,杨用修衣服起居穷极华洁;同时唐荆川破衲疏羹,垢敝不堪。”

  • 拿腔做势

    qiāng zuò shì

    成语解释:装模作样,装腔作势。

    成语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4回:“只当是抚台敷衍他的话,不免拿腔做势,添了许多自抬身价的话。”

  • 拿着鸡毛当令箭

    zhe jī máo dāng lìng jiàn

    成语解释:令箭:古代军队中发布命令时用作作证的箭状物。
    比喻把别人随便说的话当作重要依据。

    成语出处:谁让你这样安排的?~,你好大的胆子! ★李佩甫《羊的门》第十二章

  • 这山望著那山高

    zhè shān wàng zhē shān gāo

    成语解释:比喻对自己目前的工作或环境不满意,老认为别的工作、别的环境更好。

  • 出纳之吝

    chū zhī lìn

    成语解释:亦作“出内之吝”。舍不得拿出去,出手小气。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尧白》:“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内之吝谓之有司。’”

  • 纳污含垢

    wū hán gòu

    成语解释:纳:接受;垢:污秽。
    包藏容纳污秽的东西。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五年》:“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 纳污藏疾

    wū cáng jí

    成语解释:纳:接受;疾:弊病,缺点。
    包藏容纳罪过缺失。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宣公十五年》:“川泽纳污,山薮藏疾,瑾瑜匿瑕,国君含垢,天之道也。”

  • 兵拏祸结

    bīng huò jié

    成语解释:见“兵连祸结”。

    成语出处:元《宋史・陈良祐传》:“今遣使乃启衅之端,万一敌骑犯边,则民力困于供输,州郡疲于调发,兵拏祸结,未有息期。”

  • 纳奇录异

    qí lù yì

    成语解释:纳:接纳;录:录用。
    接纳录用有奇异才能的人。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29回:“今吾孙将军亲贤礼士,纳奇录异,世所罕有。”

  • 招降纳顺

    zhāo xiáng shùn

    成语解释:招:招引;纳:接纳;顺:归顺。
    指招引接纳敌方投降、叛变的人扩充势力。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回:“昔高祖之得天下,盖为能招降纳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