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的成语(共1117个)
土牛木马
成语解释:泥塑的牛,木做的马。比喻没有实用的东西。
成语出处:《关尹子・八筹》:“知物之伪者,不必去物,譬如见土牛木马,虽情存牛马之名,而心忘牛马之实。”
一木难支
成语解释:大楼将要倒塌,不是一根木头能够支撑得住的。比喻一个人的力量单薄,维持不住全局。
成语出处:隋・王通《文中子・事君》:“大厦将颠,非一木所支也。”
寸木难支
成语解释:寸木难以支撑坍塌的大厦。比喻国家衰败,不是一个人的力量所能扭转的。
成语出处:《文中子・事君》:大厦将倾,非一木所支也。
拭目以待
成语解释:擦亮眼睛等着瞧。形容期望很迫切。也表示确信某件事情一定会出现。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朝廷旧臣,山林隐士,无不拭目以待。”
目不邪视
成语解释:邪:通“斜”。
眼睛不偷看旁边。比喻为人行止端方。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回:“妇人请竺同载。竺上车端坐,目不邪视。”
人非草木
成语解释:见“人非木石”。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七回:“众人道:‘上复观察,小人们人非草木,岂不省的?’”
木雕泥塑
成语解释:用木头雕刻或泥土塑造的偶像。形容人呆板不灵活或神情呆滞。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7回:“那黛玉倚着床栏杆,两手抱着膝,眼睛含着泪,好似木雕泥塑的一般。”
美人迟暮
成语解释:原意是有作为的人也将逐渐衰老。比喻因日趋衰落而感到悲伤怨恨。
成语出处:战国・楚 屈原《楚辞・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目击耳闻
成语解释:亲眼看到,亲耳听到。
成语出处:《资治通鉴・唐纪睿宗景云二年》:“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
目睹耳闻
成语解释:睹:看见;闻:听见。
亲耳听到,亲眼看见。成语出处:《资治通鉴・唐纪睿宗景云二年》:“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
耳闻目见
成语解释:亲自听见和亲眼看见的。
成语出处: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归心》:“夫信谤之征,有如影响;耳闻目见,其事已多,或乃精诚不深,业缘未感,时傥差阑,终当或报耳。”
寒木春华
成语解释:寒木不凋,春华吐艳。比喻各具特色。
成语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刘应之曰:‘既有寒木,又发春华,何如也?’”
儿行千里母担忧
成语解释:儿女出门在外,母亲总是不放心。形容母爱真挚。
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24回:“你这个冤家,在何处饮酒,这早晚方回,全不知儿行千里母担忧。”
耳目众多
成语解释:耳目:指为别人打探消息的人。
周围注意的人很多。也指为刺探情报的人很多。成语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十六回:“只是目下耳目众多,恐有泄漏,实属不便。”
面目全非
成语解释:面目:样子;非:不是。
样子跟从前完全不同。形容变化大得很。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陆判》:“濯之,盆水尽赤。举首则面目全非,又骇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