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an的成语(共509个)
半面不忘
成语解释:半面:见过面。
见过面就不遗忘。形容记忆力极强。成语出处:《北齐书・杨愔传》:“其聪记强识,半面不忘。”
猫鼠同眠
成语解释:猫同老鼠睡在一起。比喻官吏失职,包庇下属干坏事。也比喻上下狼狈为奸。
成语出处:北宋《新唐书・五行志一》:“龙朔元年十一月,洛州猫鼠同处。鼠隐伏象盗窃,猫职捕啮,而反与鼠同,象司盗者废职容奸。”
唾面自干
成语解释:别人往自己脸上吐唾沫,不擦掉而让它自干。形容受了污辱,极度容忍,不加反抗。
成语出处:北宋《新唐书・娄师德传》:“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耐事。弟曰:‘有人唾面,洁之乃已。’师德曰:‘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使自干耳。’”
一面之识
成语解释:谓只见过一面,略有认识。
成语出处:元《宋史・范纯仁传》:“范纯仁,得一面识足矣。”
铁面御史
成语解释:宋赵抃为殿中侍御史,弹劾权贵,刚直无私,人称“铁面御史”。后泛称不畏权贵,不徇私情,公正严明的官员。
成语出处:元《宋史・赵抃传》:“翰林学士曾公亮未之识,荐为殿中侍御史,弹劾不避权幸,声称凛然,京师目为‘铁面御史’。”
鹄面鸠形
成语解释:①面容枯樵,形体瘦削。形容饥疲的样子。②指枯樵瘦削的人。
成语出处:《明史・忠义传七・耿廷箓》:“小怨必报,何不大用于断头饮血之元凶;私恩必酬,何不广用于鹄面鸠形之赤子。”
东西易面
成语解释:指东西方向颠倒。后比喻是非颠倒,视听淆乱。
成语出处:汉・贾谊《新书・审微》:“事之適乱,如地形之惑人也,机渐而往,俄而东西易面,人不自知也。故墨子见衢路而哭之,悲一跬而缪千里也。”
面目黧黑
成语解释:黧:黑。
面貌黑黄色。形容憔悴的样子。成语出处:战国・郑・列御寇《列子・黄帝》:“年老力弱,面目黧黑。”
四面受敌
成语解释:各个方面受到敌对势力的威胁或攻击。
成语出处:春秋・齐・管仲《管子・国蓄》:“四面受敌,谓之衢处之国。”
一面之词
成语解释:单方面的言辞;即某一个方面的意见。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今日若听此一面之词,杨仪等必投魏矣。”
出头露面
成语解释:在人多的场合公开出现;也指在众人面前出风头表现自己;又常因出现于公共场合而出名。还指出面活动、做事、讲话。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孙二娘从小出头露面,况是过来人,惯家儿,也不害什么羞耻。”
铁面无私
成语解释:形容公正严明;不讲情面。铁面:比喻刚直无私。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5回:“我想必得你去作个‘监社御史’,铁面无私才好。”
偭规错矩
成语解释:偭:违背;规、矩:标准、法则和习惯。
指违背改变正常的法则。成语出处:战国・楚 屈原《楚辞・离骚》:“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鸟面鹄形
成语解释:形容由于饥饿而身体软弱,面容枯瘦。
成语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梁简文帝大宝元年》:“死者蔽野。富室无食,皆鸟面鹄形。”
怒容满面
成语解释:满脸怒气。
成语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17回:“老残看刚弼怒容满面,连声吆喝,却有意呕着他顽,便轻轻的说道:‘你先莫问我是什么人,且让我说两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