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拼音索引
  4. K
  5. ku

ku的成语(共421个)

  • 枯茎朽骨

    jìng xiǔ gǔ

    成语解释:茎:草茎;骨:骨头。
    枯槁的草茎,腐烂的骨头。比喻腐朽的事物。

    成语出处:《关尹子》:蓍之与龟,本枯茎朽骨耳!灵从何来,圣从何起?今则能彰往察来也,上下无常也,枯茎朽骨,何其神哉。

  • 叫苦连天

    jiào lián tiān

    成语解释:一声接一声地诉苦。

    成语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6回:“你看那众和尚,搬箱抬笼,抢桌端锅,满院里叫苦连天。”

  • 同甘共苦

    tóng gān gòng

    成语解释: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承担苦难。比喻同欢乐;共患难。甘:甜;苦:苦难。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一》:“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其甘苦。”

  • 泽及枯骨

    zé jí

    成语解释:泽:恩泽;枯骨:死去已久的人。
    恩泽及于死者。形容给人恩惠极大。

    成语出处:《吕氏春秋・孟冬纪・异用》:“文王贤矣,泽及髊骨,又况于人乎!”

  • 抱头痛哭

    bào tóu tòng

    成语解释:指十分伤心或感动,抱头大哭。

    成语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四回:“这里于家父子同他家里人抱头痛哭。”

  • 鬼哭粟飞

    guǐ sù fēi

    成语解释:传说苍颉造字,惊天动地,天雨粟,鬼夜哭。

    成语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练字》:“苍颉造之,鬼哭粟飞;黄帝用之,官治民察。”

  • 茫茫苦海

    máng máng hǎi

    成语解释:佛教语,辽阔深远的样子。比喻苦难无穷无尽。

    成语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袛缘儿女情深,遂使英雄短气。”清・但明伦评:“儿女情深,英雄气短,茫茫苦海,同此病源。”

  • 救苦救难

    jiù jiù nàn

    成语解释:解救众人的痛苦和灾难。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虽不会法灸神针,更胜似救苦救难观世音。”

  • 枯枝败叶

    zhī bài yè

    成语解释:败:衰败。
    干枯的树枝,衰败的花叶。形容荒凉、破坏的样子。

    成语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余韵》:“鸽翎蝠粪满堂抛,枯枝败叶当阶罩。”

  • 鬼哭狼嚎

    guǐ láng háo

    成语解释:嚎:大声叫或哭喊。
    像鬼和狼一样哭喊。形容哭声很凄惨。

    成语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20回:“又神差鬼使,叫他里面嚷打做鬼哭狼号。”

  • 哭丧着脸

    sāng zhe liǎn

    成语解释:心里不愉快,脸上显出不高兴的样子。

    成语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66回:“小玉兰哭丧着脸,走到湖亭席上,狄希陈唬得魂飞天外。”

  • 枯木逢春

    mù féng chūn

    成语解释:枯:枯萎;木:树木;逢:遇上。
    枯树遇上春天又有了生机。比喻经历挫折又获得生机。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三・唐州大乘山和尚》:“问:‘枯树逢春时如何?’师曰:‘世间希有。’”

  • 苦口婆心

    kǒu pó xīn

    成语解释:苦口:不厌其烦地反复劝说与开导;婆心:老婆婆的心肠;指好意、善意。
    好心好意;不厌其烦地劝说或开导。形容耐心恳切地再三规劝。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泉州道匡禅师》:“问:‘学人根思迟回,乞师曲运慈悲,开一线道。’师曰:‘遮个是老婆心。’”

  • 枯树逢春

    shù féng chūn

    成语解释:已枯之树又重获生机。喻绝境逢生。

    成语出处:《景德传灯录・唐州大乘山和尚》:“问:‘枯树逢春时如何?’师曰:‘世间希有。’”

  • 枯燥乏味

    zào fá wèi

    成语解释:枯燥:单调无趣。
    指单调缺乏情趣兴味。

    成语出处: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48章:“一个人开车真是枯燥乏味。如果润生在旁边坐着,他们还能说点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