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拼音索引
  4. G
  5. gu

gu的成语(共1581个)

  • 古里古怪

    guài

    成语解释:怪异、奇特。

    成语出处:林徽因《梅真同他们》第一幕:“可是差不多也就算是了,你知道当时的那些办法古里古怪的……”

  • 非亲非故

    fēi qīn fēi

    成语解释:故:老友。
    不是亲属,也不是熟人。表示彼此没有什么关系。

    成语出处:唐・刘肃《大唐新语・刚正》:“臣必以韦擢与盗非亲非故,故当以货求耳。”

  • 古色古香

    xiāng

    成语解释:(陈设、器物或艺术品)具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古香:古书画散发出的气味。

    成语出处:宋・陆游《小室》:“窗几穷幽致,图书发古香。”

  • 冰肌玉骨

    bīng jī yù

    成语解释:像冰一样的肌肤;像玉一样的骨骼。形容女性肌肤洁白细腻。也形容梅、水仙、荷花等鲜艳洁净。

    成语出处:五代十国・后蜀・孟昶《避暑摩诃池上作》诗:“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暖。帘开明月独窥人,欹枕钗横云鬓乱。”

  • 博古通今

    tōng jīn

    成语解释:博:广博;知道得多;通:通晓。
    通晓古代和现代的事情。形容知识渊博。

    成语出处:《晋书・石崇传》:“君侯博古通今,察远照迩,愿加三思。”

  • 一失足成千古恨

    yī shī zú chéng qiān hèn

    成语解释:比喻一旦犯下严重错误或堕落,就成为终身的憾事。

    成语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89回:“这件事本来是我错在前头,此刻悔也来不及了。古人说的:‘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头是百年身。’”

  • 不屑一顾

    bù xiè yī

    成语解释:不屑:认为不值得;不愿意做或不愿意接受;一顾:看一下。
    不值得一看。指对某些事物或人看不起。

    成语出处:明・方孝儒《送吏部外郎龚彦佐序》:“夫禄之以天下而系马千驷,常人思以其身易之而不可得,而伊尹不屑一顾视焉。”

  • 顾盼自雄

    pàn zì xióng

    成语解释:左看右看,自以为了不起。形容得意忘形的样子。

    成语出处:《宋书・范晔传》:“跃马顾盼,自以为一世之雄。”

  • 顾名思义

    míng sī yì

    成语解释:顾:看;名:指人或事物的称呼;义:意义;含义。
    看到名称就可联想到它的含义。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昶传》:“故以玄默冲虚为名,欲使汝曹顾名思义,不敢违越也。”

  • 顾影自怜

    yǐng zì lián

    成语解释:看着影子;自己怜惜自己。原形容孤独失意;现有自我欣赏的意思。

    成语出处:晋・陆机《赴洛道中作》诗:“伫立望故乡,顾影凄自怜。”

  • 黑咕隆咚

    hēi lōng dōng

    成语解释:很黑暗。

    成语出处:冯志《敌后武工队》第21章:“将他关进黑咕隆咚的牲口房里,摘掉包裹他脑袋的汉奸旗。”

  • 鸡蛋里找骨头

    jī dàn lǐ zhǎo tóu

    成语解释:比喻故意挑剔。

    成语出处:老舍《老舍自传》第一章第三节:“姑母常闹脾气。她单在鸡蛋里找骨头。她是我家中的阎王。直到我入了中学,她才死去,我可是没有看见母亲反抗过。”

  • 恨之入骨

    hèn zhī rù

    成语解释:之:代词;指所恨对象。
    恨到骨头里去了。形容怀恨极深。

    成语出处:晋・葛洪《自序》:“见侵者则恨之入骨,剧于血仇。”

  • 班荆道故

    bān jīng dào

    成语解释:班:铺开;道:叙说。
    用荆铺在地上坐在上面谈说过去的事情。形容老朋友在路上碰到了,坐下来谈谈别后的情况。

    成语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伍举奔郑,将遂奔晋。声子将如晋,遇之于郑郊,班荆与食,而言复故。”杜预注:“班:布也。”

  • 持之有故

    chí zhī yǒu

    成语解释:持:持论;立论;故:根据。
    所持的见解和主张有根据。

    成语出处:荀况《荀子・非十二子》:“纵情性,安恣睢,禽兽之行,不足以合文通治,然而其持之有故,其言之成理,足以欺惑愚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