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拼音索引
  4. F
  5. fang

fang的成语(共557个)

  • 见笑大方

    jiàn xiào dà fāng

    成语解释:指让内行人笑话。

    成语出处:庄周《庄子・秋水》:“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大放悲声

    fàng bēi shēng

    成语解释:放声痛哭。形容非常伤心。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4回:“宝钗走到跟前,见凤姐已经停床,便大放悲声。”

  • 直内方外

    zhí nèi fāng wài

    成语解释:形容内心正直、做事方正。

    成语出处:《周易・坤》:“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

  • 孤芳自赏

    fāng zì shǎng

    成语解释:孤:单独;唯独;孤芳:单独的一支香花。
    把自己看作是仅有的香花而自我欣赏。比喻自命清高;也指脱离群众;自以为了不起。

    成语出处:宋・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词:“应念岭表经年,孤芳自赏,肝胆皆冰雪。”

  • 杀人放火

    shā rén fàng huǒ

    成语解释:指无法无天的强暴行为。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黄花峪》第二折:“听的道杀人放火偏精细,显出我些英雄神威。”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五十五回:“他本是杀人放火为生的主儿,被杨元帅收伏在麾下。”

  • 独霸一方

    dú bà yī fāng

    成语解释:霸占一个地方(多指坏人)。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钱王生于乱世,独霸一方,做了十四州之主。”

  • 有的放矢

    yǒu dì fàng shǐ

    成语解释:的:靶子;矢:箭。
    对准靶子射箭。比喻言论、行动有针对性;目标明确。

    成语出处:宋・叶适《水心别集》:“论立于此,若射之有的也,或百步之外,或五十步之外,的必先立,然后扶弓注矢以从之。”

  • 大放厥词

    fàng jué cí

    成语解释:厥:其;他的。
    原指极力铺陈辞藻。现含贬义;指人夸夸其谈大发议论;而且言不中肯。有时也指胡说八道。

    成语出处:清・赵翼《殴北诗话・苏东坡诗》:“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

  • 想方设法

    xiǎng fāng shè fǎ

    成语解释:尽量想办法。

    成语出处:叶圣陶《得失》:“教的一篇若是白话,看来看去差不多没有几句需要讲明的;然而也得想方设法,把五十分钟敷衍过去。”

  • 放任自流

    fàng rèn zì liú

    成语解释:放:放纵;不加约束;任:听凭;任由;自:自己;独自;流:流动;发展。
    不加约束;听其自然发展。

    成语出处:薛暮桥《社会主义经济的高速度应按比例发展》:“也不应该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使国民经济陷于无政府状态。”

  • 无的放矢

    wú dì fàng shǐ

    成语解释:的:靶心;矢:箭。
    没有目标乱射箭。比喻说话做事没有明确目的;或不切合实际。

    成语出处:清・梁启超《中日交涉汇评》:“如是,则吾本篇所论纯为无的放矢,直拉杂摧烧之可耳。”

  • 行不逾方

    xíng bù yú fāng

    成语解释:谓行动不逾越法度。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彪传上论》:“班彪以通儒上才,倾侧危乱之间,行不逾方,言不失正,仕不急进,贞不违人。”

  • 随方就圆

    suí fāng jiù yuán

    成语解释:处事顺应形势和情况的变化;待人随和而不固执。

    成语出处: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二折:“好使的钱,你好随的方就的圆,可又分的愚别的贤。”

  • 开弓不放箭

    kāi gōng bù fàng jiàn

    成语解释:比喻故意做出一种要行动的姿态。

    成语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3回:“事还是竟弄破了好,还是‘开弓不放箭’,大家弄几个钱有益?”

  • 含苞欲放

    hán bāo yù fàng

    成语解释:苞:花苞;欲:将要;放:开放。
    花骨朵即将开放。比喻少女的青春。也作“含苞待放”。

    成语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又命摧花使者;往来保护;以期含苞吐萼之时;加之呈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