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ao的成语(共291个)
钓名欺世
成语解释:作伪求取虚名,欺骗世人。
成语出处:清・郑燮《潍县寄舍弟墨第四书》:“不过挪移借贷,改窜添补,便尔钓名欺世。”
雕梁画栋
成语解释:梁:房梁;古代考究的房梁常雕刻有花纹图案;栋:支柱。
指房屋有十分华丽的彩绘装饰。形容房屋富丽堂皇。成语出处:元・郑廷玉《看钱奴》第三折:“这的是雕梁画栋圣祠堂。”
精雕细刻
成语解释:精心细致地雕刻。也比喻对文艺创作的苦心琢磨和做事精细。
成语出处:《共青团员;要做八十年代的带头人》(1982年2月5日《中国青年报》社论):“要以平等交心的态度;点点滴滴、精雕细刻;因势利导地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工作。”
拿腔作调
成语解释:故意装出特殊的腔调。
成语出处:老舍《四世同堂》:“冠先生拿腔作调的说:‘请太太不要发脾气!’说罢,戴起帽子,懒洋洋的走出去。”
形影相吊
成语解释: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在一起;相互慰问。形容非常孤单;没有伴侣。吊:慰问。
成语出处:三国・魏 曹植《上责躬诗表》:“形影相吊,五情愧赧。”
旧调重弹
成语解释:旧调:陈旧的调子。
陈旧的调子又重新弹奏。比喻把过去的主张或陈旧的议论、说法重新搬出来。成语出处:朱自清《回来杂记》:“北平早就被称为‘大学城’和‘文化城’,这原是旧调重弹,不过似乎弹得更响了。”
老调重弹
成语解释:调:调子;曲调。
陈旧的曲调重新弹奏。比喻已经说过的话再说过;也指说话或文章没有新意。成语出处:邹韬奋《无政府与民主政治》:“如今不过是略换花样,实际是老调重弹罢了。”
尾大难掉
成语解释:犹言尾大不掉。
成语出处:三国・魏・曹冏《六代论》:“所谓末大必折,尾大难掉。尾同于体,犹或不从,况乎非体之尾,其可掉哉!”
青蝇吊客
成语解释:死后只有青蝇来吊。比喻生前没有知己朋友的人。
成语出处:西晋・陈寿《三国志・吴书・虞翻传》裴松之注引《虞翻别传》:“自恨疏节,骨体不媚,犯上获罪,当长没海隅。生无可与语,死以青蝇为吊客。”
古调不弹
成语解释:陈调不再弹。比喻过时的东西不受欢迎。
成语出处:唐・刘长卿《听弹琴》诗:“泠泠七弦上,静吹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步调一致
成语解释:步调:走路时脚步的大小快慢。
比喻进行某种活动;采取同一步骤;同一方式。成语出处: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在这种种方面,都应该提高共产主义精神,防止宗派主义倾向,使我们的党达到队伍整齐,步调一致的目的,以利战斗。”
野调无腔
成语解释:形容言行放肆,没有礼貌。
成语出处:《白雪遗音・马头调・九尽寒退》:“横吹短笛,一声一声把春歌唱,野调无腔。”
吊儿浪荡
成语解释:浪荡:放浪。
形容散漫放浪。成语出处:姚雪垠《牛全德与红萝卜》:“知道吗?游击队并不是吊儿浪荡的,游击队是要守纪律的!”
松柏后凋
成语解释:寒冬腊月,方知松柏常青。比喻有志之士在艰险的环境中奋斗到最后。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
琴瑟失调
成语解释:琴瑟:古乐器名,比喻夫妇。
琴瑟演奏的不谐调。比喻政令不当,失去调节。也比喻夫妇不和。成语出处:《汉书・董仲书传》:“窃譬之琴瑟不调,甚者必解而更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