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n的成语(共690个)
略无忌惮
成语解释:毫无畏惧。形容非常放肆。
成语出处:语出《礼记・中庸》:“小人而无惮也。”《三国演义》第三回:“[董卓]出入宫庭,略无忌惮。”
坐以待旦
成语解释:旦:天亮。
坐着等待天亮。比喻勤勉。成语出处:《尚书・太甲上》:“先王昧爽丕显,坐以待旦,旁求俊彦。”
危在旦夕
成语解释:形容危险就在眼前。旦夕:早晨和晚上;指很短时间之内。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太史慈传》:“今管亥暴乱,北海被围,孤穷无援,危在旦夕。”
一身是胆
成语解释:形容胆量大,无所畏惧。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赵云传》:“以云为翊军将军”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先主明旦自来,至云营围视昨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明目张胆
成语解释:张胆:放大胆量。
原来形容有胆有识;敢作敢为。现在形容干坏事毫无顾忌;公开放肆。成语出处:《晋书・王敦传》:“今日之事,明目张胆为六军之首,宁忠臣而死,不无赖而生矣。”
枕戈待旦
成语解释:戈:古代的一种兵器;和“矛”相似;旦:天亮。
枕着武器躺着;等待天亮。形容杀敌心情急切;毫不松懈;时刻准备迎战。成语出处:《晋书・刘琨传》:“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旦旦信誓
成语解释:旦旦:诚实的样子;信誓:诚挚可信的誓言。
誓言说得极为诚恳可信。成语出处:《南齐书・王融传》:“将旦旦信誓,有时而爽,駉駉之牧,不能复嗣。”
不惮强御
成语解释:惮:畏惧;强御:有权势的人。
刚正无私,不怕有势力的人。成语出处:唐・姚思廉《梁书・孔体源传》:“当官理务,不惮强御,常以天下为己任,高祖浑委信之。”
胆小如鼠
成语解释:胆子小得像老鼠一般。形容人胆小怕事。
成语出处:北齐 魏收《魏书・汝阴王天赐传》:“言同百舌,胆若鼷鼠。”
无所顾惮
成语解释:见“无所顾忌”。
成语出处:《周书・宣帝纪》:“唯自尊崇,无所顾惮;国典朝仪,率情变改。”
弊衣箪食
成语解释:破旧的衣服和粗粝的饭食。指生活清苦。
成语出处:《周书・儒林传论》:“其沉默孤微者,亦笃志于章句,以先王之道,饰腐儒之姿,达则不过侍讲训胄,穷则终于弊衣箪食。”
无所忌惮
成语解释:惮:怕。
毫无顾忌,任意妄为。成语出处:《南史・齐本纪下》:“自江祏、始安王遥光等诛后,无所忌惮,日夜于后堂戏马,鼓噪为乐。”
坐薪悬胆
成语解释:坐卧在柴草上,悬胆尝其味。比喻刻苦自励,奋发图强。
成语出处:《金史・术虎筠寿传》:“中都食尽,远弃庙社,陛下当坐薪悬胆之日,奈何以球鞠细物动摇民间。”
亡在旦夕
成语解释:旦:早晨;夕:晚上。
灭亡只是早晚的事情。成语出处:《元史・外夷传一・高丽》:“大军已驻乎心腹,鼎鱼幕燕,亡在旦夕。”
邯郸学步
成语解释: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步:迈步走路,步伐。
相传战国时赵国人走路的步伐、姿势特别优美大方;威武好看。燕国寿陵地方有几个年轻人结伴到赵国去学习邯郸人的走路姿势。结果不但没有把赵国人的走路姿势学到手;反而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去。 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技能丢掉了。成语出处:庄周《庄子・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