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拼音索引
  4. B
  5. bang

bang的成语(共157个)

  • 蚌鹬相持

    bàng yù xiāng chí

    成语解释:比喻双方相争,两败俱伤,徒使第三者得利。

    成语出处:《战国策・燕策二》:“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翁得而并禽之。”

  • 蚌鹬争衡

    bàng yù zhēng héng

    成语解释: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都不相让。渔翁来后把两个都捉住。比喻双方争执两败俱伤,便宜第三者。

    成语出处:蔡寅《变鸦楼三十年诗征序》:“蚌鹬争衡,鱼龙曼衍,离奇变幻之局,孰有甚于近三十年者。”

  • 自我标榜

    zì wǒ biāo bǎng

    成语解释:标榜:吹嘘,夸耀。
    自己吹嘘自己。

    成语出处:金玉舟《赵匡胤》第六章:“又将自己如何尽心侍候,垫钱买药等事一一自我标榜一番,都说给柴守礼听。”

  • 金榜挂名

    jīn bǎng guà míng

    成语解释:见“金榜题名”。

    成语出处:元・秦简夫《剪发待宾》第二折:“直等的俺孩儿金榜挂名时,那其间新婚燕尔。”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十七卷:“若要洞府花烛夜,必须金榜挂名时。”

  • 明珠生蚌

    míng zhū shēng bèng

    成语解释:比喻出色的父亲生出出色的儿子。

    成语出处:《三辅决录》:“昨日仲将来,文敏笃诚,保家之主也,不意双珠近出老蚌。”

  •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

    bàng xiāng zhēng , yú wēng dé lì

    成语解释: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
    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二》:“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

  • 傍观者审,当局者迷

    páng guān zhě shěn , dāng jú zhě mí

    成语解释:指局外人对事物观察得周详慎密,当事人则往往会迷惑糊涂。

    成语出处:宋・马永卿《懒真子》第三卷:“夫为人画策,则工;若自为计,多拙。故曰傍观者审,当局者迷。”

  • 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

    bàng yī tiáo hén , yī guó yī zhǎng xuè

    成语解释:掴:用巴掌打。
    打一棒出现一条血痕,打一掌出现血印。比喻做事有效用,立竿见影。

    成语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论语》:“大概圣人做事,如所谓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直是恁地。”

  • 鹬蚌相争,渔人获利

    bàng xiāng zhēng , yú rén huò lì

    成语解释: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
    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成语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燕策二》:“而鹬啄其肉,蚌合而钳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

  • 鹬蚌相持,渔翁得利

    bàng xiāng chí , yú wēng dé lì

    成语解释: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成语出处:《战国策・燕策二》记载:蚌张开壳晒太阳,鹬去啄它,嘴被蚌壳夹住,两方面都不相让。渔翁来了,把两个都捉住了。

  • 鹬蚌相争,坐收渔翁之利

    bàng xiāng zhēng , zuò shōu yú wēng zhī lì

    成语解释: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
    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

    成语出处:蔡东藩《唐史演义》第三回:“俟关中平定,据险养威,看他鹬蚌相争,坐收渔翁之利,也不为迟呢?”

  • 一言兴邦,一言丧邦

    yī yán xīng bāng , yī yán sàng bāng

    成语解释:邦:国家。
    指关键时刻一句话可以关系到国家的兴或亡。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子路》:“一言而兴邦,有诸?……一言而丧邦,有诸?”

  • 止谤莫如自修

    zhǐ bàng mò rú zì xiū

    成语解释:止:停止,平息;谤:指责。
    要阻止别人毁谤,最好的方法是修身。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王昶传》:“谚曰:‘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斯言信矣。”

  • 止谤莫若自修

    zhǐ bàng mò ruò zì xiū

    成语解释:止:停止,平息;谤:指责。
    要阻止别人毁谤,最好的方法是修身。

    成语出处:北宋《新唐书・魏谟传》:“谚曰:‘止寒莫若重裘,止谤莫若自修。’惟陛下崇千载之盛德,去一旦之玩好。”

  • 互相标榜

    hù xiāng biāo bǎng

    成语解释:彼此之间互相吹嘘、颂扬。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党锢传序》:“自是正直废放,邪枉炽结,海内希风之流,遂互相标榜,指天下名士,为之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