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诗网
  2. 成语词典
  3. 拼音索引
  4. A
  5. a

a的成语(共18个)

  • 依阿取容

    yī ē qǔ róng

    成语解释:谓依附随顺以取悦于人。

    成语出处:宋・欧阳修《〈归田录〉序》:“又不依阿取容以循世俗,使怨嫉谤怒丛于一身,以受侮于群小。”

  • 传神阿堵

    chuán shén ē dǔ

    成语解释:传神:指好的文学艺术作品描绘的人物生动、逼真;阿堵:六朝人口语,即这、这个。
    形容用图画或文字描写人物,能得其精神。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巧艺》:“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睛)。人问其故,顾曰:‘四体妍蚩,本无善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 呵佛骂祖

    hē fó mà

    成语解释:原指如果不受前人拘束,就可以突破前人。后比喻没有顾虑,敢做敢为。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宣鉴禅师》:“是子将来有把茅盖头,呵佛骂祖去在。”

  • 阿尊事贵

    ē zūn shì guì

    成语解释:阿:曲从,迎合;尊、贵:地位官爵高的权贵。
    指迎合与侍奉权贵。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楚元王传》:“以不能阿尊事贵,孤特寡助,抑厌遂退,卒不克明。”

  • 阿意顺旨

    ē yì shùn zhì

    成语解释:阿意:迎合他人心意;顺旨:顺从君主意图。
    曲意逢迎,顺从君主的意图。

    成语出处:宋・王楙《野客丛书・汉人规戒》:“汉人于交友故旧,动存规戒,其不肯阿意顺旨,以限于非义,此风凛然可喜。”

  • 奉公不阿

    fèng gōng bù ē

    成语解释:奉行公事而不去迎合别人。

    成语出处:《东观汉记・李恂》:“恂奉公不阿,为宪所奏免。”

  • 阿世取容

    ē shì qǔ róng

    成语解释:阿世:曲意迎合世俗;取容:博得别人的欢心。
    迎合世俗,取悦于人。

    成语出处:鲁迅《汉文学史纲要》第六篇:“至叔孙通,则正以曲学阿世取容,非重其能定朝仪,知典礼也。”

  • 刚直不阿

    gāng zhí bù ē

    成语解释:刚强正直,不逢迎,无偏私。

    成语出处:明・周楫《西湖二集・救金鲤海龙王报德》:“并一生宦迹,刚直不阿之志,具表奏闻。”

  • 柴立不阿

    chái lì bù ē

    成语解释:犹言刚直不阿。

    成语出处: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七:“年罹严遣,而公以恩遇始终,正见公之柴立不阿。”

  • 歙漆阿胶

    shè qī ē jiāo

    成语解释:歙县的漆,东阿的胶,即指胶漆。比喻情意相投。

    成语出处:《剪灯余话・田洙遇薛源联句记》:“歙漆阿胶忽纷解,清尘浊水何由逢?”

  • 阿时趋俗

    ē shí qū sú

    成语解释:阿:迎合。
    迎合时尚和世俗。

    成语出处:恽代英《再复毕几庵书》:“故办杂志者,当研究社会心理(然此决非阿时趋俗,只以顺其势而利导之耳)。”

  • 阿堵物

    ē dǔ wù

    成语解释:钱。

    成语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夷甫晨起,见钱阂行,呼婢曰:‘举却阿堵物。’”

  • 倒持太阿,授人以柄

    dào chí tài ē , shòu rén yǐ bǐng

    成语解释:泰阿:宝剑名。
    倒拿着剑,把剑柄给别人。比喻把大权交给别人,自己反受其害。

    成语出处:《汉书・梅福传》:“倒持泰阿,授楚其柄。”汉・陈琳《谏何进召外兵》:大兵合聚,强者为雄,所为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祗为乱阶。

  • 阿党比周

    ē dǎng bǐ zhōu

    成语解释:相互勾结,相互偏袒,结党营私。

    成语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何晏集解引三国・魏 王肃曰:“或众阿党比周,或其人特立不群,故好恶不可不察也。”

  • 阿谀顺旨

    ē yú shùn zhǐ

    成语解释:阿谀:曲意逢迎;顺旨:顺从君主意图。
    曲意逢迎,顺从君主的意图。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严光传》:“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艳。”

a的汉字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