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领神会
更新:2025-10-30 06:15
唐・田颖《游雁荡山记》:“将午,始到古寺,老僧清高延坐禅房,与之辩论心性切实之学,彼已心领神会。”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诗文、语言等。
闻语法要,辄心领神会。(明・赵弼《觉寿居士传》)
“会”,读作“huì”,不能读作“kuài”。
“会”,不能写作“绘”。
“心领神会”和“心照不宣”;都含有心里已领会;不必说出来的意思。但“心领神会”着重于领会;一般指一方。“心照不宣”着重于“不宣”;一般多指双方;有时指较多的人。
1. 肚脐眼里烧香 —— 心领神会
2. 红娘拿到莺莺的信 —— 心领神会
吾 (谜底:心领神会)
不必经由言行的表达,心里便已明白。《红楼梦・第六十四回》:“只有二姐儿也十分有意,但只是眼目众多,无从下手。贾琏又怕贾珍吃醋,不敢轻动,只好二人心领神会而已。”或作“心领神悟”。